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本病一般病程较长,有的反复发作,重症病例白天也会发生遗尿。NE常被认为是不损害健康而且能自愈的小病,实际上它可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孩子睡眠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1]。积极治疗则可缩短病程,消除不良后果,恢复患儿的自尊和自信。2006.07~2012.06月,我们采用补肾止遗方治疗小儿遗尿9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4例患儿均符合以下中、西医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最小4岁11个月,最大14岁,其中4+~7岁52人,7+~14岁44人;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2年;每日遗尿次数<2次58例,≥2次38例;家族中有遗传史者74例。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尿常规检查均正常;96例患儿腰骶椎X线摄片,结果72例有腰、骶椎隐裂,24例正常。对照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4岁9个月,最大14岁,其中4+~7岁22人,7+~14岁16人;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0.5年;每日遗尿次数<2次26例,≥2次12例;家族中有遗传史者27例。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尿常规检查均正常;38例患儿腰骶椎X线摄片,结果26例有腰、骶椎隐裂,12例正常。
1.2 诊断标准[2-3]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②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③小便常规无异常发现;④X线摄片检查,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小儿遗尿下元虚寒型、肺脾气虚型。症见睡中小便自遗,每夜或间隔几天发生,甚至一夜尿床数次,不易唤醒,面色无华,大便不调,食欲不振,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濡弱。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儿遗尿的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下元虚寒型、肺脾气虚型遗尿辨证标准;③病程在2个月以上;④年龄5~14岁。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近1周内使用过其它治疗遗尿药物者;③对该药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凡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儿,均口服补肾止遗方(由补骨脂、益智仁、桑螵蛸、鹿角霜、黄芪、炙麻黄等10味药物组成),水煎服,<7岁,50~80mL/次,>7岁80~100mL/次,均每日2次,口服,4周为1疗程。同时教育孩子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家长夜间定时唤醒排尿。
1.5.2 对照组 口服盐酸甲氯芬脂胶囊(广东先强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44023391),每次100mg,每日1次,睡前半小时服用,连服4周为1疗程。
1.6 疗效评判方法
1.6.1 症状、体征轻重分级标准 症状变化采用半定量积分法表示,主症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次要症状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4分,其症状和体征轻重分级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小儿遗尿症状、体征轻重分级评分
主要症状 无(0分) 轻(2分) 中(4分) 重(6分)
尿床次数 无 1~2次/周 1次/日 2次以上
是否清醒 清醒 偶尔清醒 可以唤醒 很难唤醒
次要症状 无(0分) 轻(1分) 重(2分)
食 欲 正常 轻度下降 明显下降
面 色 正常 面色无华 面色萎黄
大 便 正常 稀或溏便不调 溏泄便
舌 象 正常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而腻
1.6.2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遗尿症状完全缓解,可以自我觉醒主动起床排尿,三个月内无复发。症状疗效指数≥90%。显效:遗尿次数明显减少,睡眠中能叫醒主动排尿。症状疗效指数≥75%。有效:遗尿次数有所减少,睡眠中容易叫醒排尿。症状疗效指数≥30%。无效:遗尿症状无改善,唤醒仍迷糊。症状疗效指数<3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0.0统计软件,疗效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 别 n 痊 愈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96 18(18.75) 39(40.63) 32(33.33) 7(7.29) 92.711)
对照组 38 5(13.16) 11(28.95) 14(36.84) 8(21.05) 78.95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治疗前、后遗尿中医征候的变化 对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积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遗尿次数、食欲、大便方面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整体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遗尿次数比较()
症状 例数 尿床次数 是否清醒 食欲 面色 大便 舌象
治疗前评分 4.71±1.64 3.27±1.36 2.93±1.74 2.81±1.53 2.73±1.78 2.51±1.46
治疗组 96
治疗后评分 1.14±0.571)2) 1.02±0.831)2) 1.04±0.871)1.12±0.731)1.27±0.551)1.02±0.451)
治疗前评分 4.49±1.84 3.02±1.27 2.75±1.54 2.75±1.48 2.65±1.74 2.62±1.81
对照组 38
治疗后评分 2.43±1.761) 1.54±1.141) 1.27±0.781) 1.05±0.621)1.69±0.871)1.54±0.971)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4 远期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中药的远期疗效,我们于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表明,补肾止遗方治疗组遗尿症状的复发率为12例(12.5%),对照组复发率为17例(44.74%),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5 副作用观察 临床观察未发现补肾止遗方有任何不良反应。
3 讨 论
婴儿遗尿是自然现象,1~2岁已知道要排尿,一般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5岁以后晚上仍尿床则可诊断为遗尿。有资料表明,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为5%~15%[4]。该疾病有自限性,每年的自发缓解率为10%左右[5],故在低龄儿童中遗尿症更为多见。但是,往往孩子年龄越小,家长越缺乏求医的动机,这与长期以来在我国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有关。至今仍有许多家长以为该病对孩子影响不大,而且将来总会自愈,因此放弃到医院治疗。由于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使很多孩子贻误了治疗遗尿症的最佳时机,从而对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造成极大的损害[6]。有文献报道,8岁以下儿童确诊为遗尿症的人数反而少于8~12岁的儿童,说明不少家长到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才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其中很多人是因为孩子要住校才决定带孩子来医院看看,很少有人知道遗尿对孩子心理发育上的危害性[7]。西医学认为,孩子遗尿与排尿中枢神经功能不健全和膀胱括约肌功能下降有关,先天发育不全(隐性脊椎裂)、遗传因素、睡眠觉醒障碍、神经内分泌异常、膀胱功能障碍、心理因素、发育迟缓等,都可导致遗尿的发生。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以行为干预为主[8]。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下元虚寒;或久病之后,失于调养,肺脾气虚,膀胱气化功能失职,不能约束小便是导致遗尿的主要病机。我们根据小儿遗尿的临床特点,着眼于肾、脾、肺三脏功能失调,以补肾温阳、健脾益气、宣肺醒脑、固涩止遗为治疗原则组成补肾止遗方,方中方中补骨脂、菟丝子性温入肾经,补肾温阳,为君药;鹿角霜、黄芪、益智仁有温阳益气,暖膀胱,止遗尿之功能,为臣药;桑螵蛸、煅牡蛎、鸡内金固涩止遗,石菖蒲醒神开窍,麻黄宣通肺气,加强诸药宣发温煦之功,使膀胱得固,则遗尿自止,共为佐药。临床治疗96例遗尿患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1%;盐酸甲氯芬脂胶囊为中枢兴奋剂,是儿童遗尿公认的有效治疗药物[9-10],故选为阳性对照药物,此次观察总有效率为78.95%,两组间疗效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1-12]。实验研究也证实,补肾止遗方可显著减少水负荷肾阳虚大鼠各个时间段的排尿量及排尿次数,以及减少观察期间总排尿次数及总排尿量[13],故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在有效控制症状、减轻病情,消除不良后果以及恢复患儿的自尊和自信方面,其远期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服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
|
|
|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10-30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