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3988

靳三针配穴特色

四川陈国庆 于 2015-5-7 15:18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7 15: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临床运用中,各三针穴组作为主穴外,还应根据脏腑及分经辨证施治的原则来随证配穴,才能起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1.脏腑辨证配穴  

如鼻三针作为主穴治疗鼻疾,应根据不同的状况配以其他的穴位或穴组。打喷嚏、鼻痒、流清涕明显者,可以补肺俞、太渊穴或灸背三针;如果是鼻流黄浊脓涕,眉棱骨痛,舌红苔黄,属阳明经有热,可以泻行间、曲池、尺泽穴或手三针。肺经有热泻尺泽,肺经虚补太渊,这是属于脏腑辨证的补母泻子的方法。又如治疗咳嗽,脏腑辨证,病位在肺,按照补母泻子的方法行针灸治疗,再配合中药,如果疗效不好,通常与大肠腑有关。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久咳之人治疗效果不佳,从与肺经相表里的大肠经着手,泻上巨虚、下巨虚、曲池穴,疏导大肠,肺气降则咳自止。

2.分经辨证配穴  

针灸除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以外,着重突出的是分经辨证。针灸治疗作用于经络,所以在治疗肢体躯干病证时,除了局部选用靳三针穴组外,还要懂得分经辨证。例如肩三针(肩前、肩中、肩后)作为主穴治疗肩周疼痛时,还要根据疼痛放射的不同部位来分经辨证,在远端选穴行导气同精法。肩前穴疼痛明显可选远端的合谷穴,肩中疼痛明显可选外关或中渚穴,肩后疼痛明显可选后溪穴,这充分体现了分经辨证配穴的特色。

3.靳氏配穴十法

1)滋水济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阴虚阳亢证(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取肾经的原穴太溪、合穴阴谷,用补法。

2)泻南补北法:泻南方的火,补北方的水,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咽喉肿痛,舌红,舌尖痛等病症(代表方剂为“知柏八味丸”),泻少府、内关穴以泻火(泻南),补太溪、阴谷穴以补水(补北)。

3)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气郁结,肝胆火旺或肝木乘脾土引起的病证,常取肝经的太冲穴,用泻法;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用补法。

4)培土生金法:适用于脾肺两虚,痰湿水肿证。补太渊、足三里、三阴交穴,导气阴陵泉穴。

5)从阴引阳法:腹为阴,背为阳,在腹部、任脉上取穴治疗阳腑的病变或阳证,如胃痛选中脘穴,灸阴阳三针之气海、关元、归来穴,治疗肠腑病证取肠三针、尿三针等。

6)从阳引阴法:是在背部取穴以治疗五脏之疾病,如咳嗽、哮喘灸肺俞穴,肾虚腰痛、不孕不育灸肾俞穴,消化不良灸脾俞、胃俞穴,心悸、失眠取心俞穴。

7)上病下取法:病变于上取下部穴,如耳疾取绝骨穴,眼疾取光明穴,脑病选足智三针(“头上有病足下取”)。

8)下病上取法:病变于下取上部穴,如腹泻不止、尿失禁、阳痿等灸百会穴、四神针。

9)左病右取、右病左取法:这相当于传统针灸的巨刺、缪刺法,如右侧偏瘫可针左侧的颞三针,也可选左侧正常肢体相应的穴位来治疗,这也就是用正常的经气引导病变的经气,又叫以“生气导死气”。又如,右侧肢体疼痛可选左侧相应的穴位泻之。

10)补母泻子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常用于“子午流注”针法。

点评

湖北严长远 学习了  发表于 2015-7-28 21:59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9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12-1 22:17

发表于 2015-5-7 17: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
发表于 2015-5-7 18: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5-7 21: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5-5-8 17: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28 20: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6-12-1 22: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6-12-1 22: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