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596

实用,转来了

杨保洪 于 2015-5-25 11:00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5 11: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桑德春

一、废用综合征

(一)定义

废用综合征 (Disuse syndrome) :由于机体不活动状态而产生的继发障碍。

(二)废用综合征产生原因

1 、长期保持安静或卧床状态。

2 、低反应状态,动作减少。

3 、有严重感觉,缺少刺激而减少活动。

4 、疼痛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5 、老年人不喜动者。

6 、长期使用支具、石膏、夹板固定、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三)废用综合征的症状

可分为局部废用及全身废用引起的症状,局部废用包括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关节挛缩、废用性骨质疏松。全身废用,表现为全身各个系统各个方面。

1 、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

( 1 )定义: 由于不活动等各种原因造成造成肌肉肌张力减少及力量的下降。

( 2 )特点:① 下肢肌肉比上肢肌肉更易无力及萎缩, 因为下肢的功能主要是负重和站立,且长期如此。所以一旦活动减少,更容易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统计表明, 完全不运动的肢体,等长肌力每天减少 1-3% ,每周减少 10-20% ;如完全不动 3 — 5 周,肌力减少 50% 。②除患侧出现废用性肌无力及肌萎缩,健侧肌力也会减退。③肌无力及肌萎缩进一步限制了肢体的活动,造成恶性循环。

( 3 )防止肌无力及肌萎缩的方法有:①几秒钟机体最大力量 20-30% 的训练;② 1 秒钟肌肉最大肌力 50 %的训练;③神经肌肉电刺激。

2 、关节挛缩

( 1 )定义:由于关节、软组织、肌肉缺乏活动或被动运动范围受限而导致的。

( 2 )原因原因:①疼痛:大关节更易受疼痛影响;②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痉挛: 5 - 7 天,胶原纤维、肌纤维弹性变化,持续 3 周以上变成致密结缔组织;④长时间关节静止不动;⑤未能及时康复 。

( 3 )特点:关节挛缩可发生在各个关节。

( 4 )关节挛缩的防治措施是: ①定时变换体位;②保持良好肢位;③被动关节活动;④自主被动关节活动;⑤机械矫正训练;⑥抑制痉挛治疗。

3 、废用性骨质疏松

( 1 )定义: 废用性骨质疏松是由于活动减少后,造成钙丢失、脱钙,形成骨质疏松。

( 2 )原因:①骨骼缺乏负重;②影响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钙、磷等代谢紊乱。

( 3 )排钙量:卧床开始即增加, 4 - 5 周时达高峰, 6 - 7 周时排出总量达到 9 - 24g 。

( 4 )对康复的不良影响:①易发生骨折;②疼痛,因脱钙形成,为全身性;③影响生活。

( 5 )防治方法:①负重站立,条件允许时尽早展开;②力量、耐久和协调性的训练;③日常生活活动。

二、全身废用引起的症状及治疗

(一)位置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 Postural Hypotension )

1 、判断标准:成人以站立时收缩压下降在 30mmHg 以上,为位置性低血压;老年人以平卧 10 分钟,直立后 1 、 3 、 5 分钟各测血压 1 次,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较卧位≤ 20mmHg 或舒张压≤ 10mmHg 。

2 、主要症状:眩晕、耳鸣、恶心、眼发黑、意识丧失等。

3 、位置性低血压防治:

( 1 )定时变换体位。

( 2 )平卧时头抬高于足 30-50cm ;按 15 、 30 、 45 、 60 、 75 、 90 度的顺序抬高上身;床边端坐位 30 分钟无不适离床。

( 3 )主动或被动活动四肢增强血管运动神经反射敏感性。

( 4 )睡眠时上身略高于下身,给予交感神经刺激,保持肾素产生,改善血容量及增强血管收缩。

( 5 )作深呼吸运动,促进反射性血管收缩。

( 6 )健侧肢体、躯干、头部作阻力运动,增加心博出量,刺激循环反射,推动内脏及下肢血液回流。

( 7 )按摩四肢,冷水摩擦皮肤。

( 8 )下肢、腹部用弹性绷带,促使血液回流量增加。

(二)其他

1 、心功能改变: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少,血容量减少。

2 、呼吸功能改变:呼吸变快、变浅,坠积性肺炎、肺不张、肺功能降低。

3 、消化功能改变: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弱。

4 、泌尿生殖系统改变:多尿、结石、泌尿道梗阻及感染。

5 、内分泌改变:表现为激素和酶的反应降低。

6 、体液平衡改变:体液丢失,血容量减少。

7 、神经、情绪及认知的改变:注意力和定向力差、认知能力下降、情绪及行为紊乱。

8 、皮肤改变:受压部位出现压疮。

9 、代谢及营养改变:营养平衡失调、脂肪增加、无机物和电解质缺失。

10 、静脉血栓形成,其预防措施为早期活动肢体,抬高下肢位置,用弹性绷带促进静脉回流,按摩协助静脉回流,使用抗凝剂、溶栓剂、手术等。

三、过用综合征

(一)定义:由于过度劳累及过度使用引起的症候群。

(二)原因:急于求成,运动治疗的量、次数及强度不合理。

(三)防治:少量多次的训练原则;训练之间有充分的间隔;训练量逐渐增加。

四、误用综合征 (misuse syndrome)

(一)定义:方法错误引起的继发性损害

(二)常见原因: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康复方法的错误;护理方法的错误。

五、脑血管病肩部主要并发症

(一)肩关节半脱位

1 、发生率:国外 23-60% ,我国 78.3% 。我国发病率较高与未进行早期康复有关。

2 、特征:( 1 )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 2 )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 3 )病侧呈翼状肩。

3 、原因 : ( 1 ) 解剖结构的不稳定性;( 2 ) 肩关节固定机构起不到固定作用;( 3 ) 病侧上肢自身重力牵拉。

4 、预防:在病人上肢处于迟缓性瘫痪时,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是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措施。

5 、治疗:( 1 )恢复肩关节、肩胛骨的正确位置;( 2 )刺激、加强肩关节固定有关的肌群;( 3 )作无痛性关节活动。

(二)肩手综合征

1 、定义:肩手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手突然浮肿、肩和手部疼痛,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制。严重的可引起手及手指变形,手功能完全丧失。

2 、病因及发生机理:( 1 )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掌屈;( 2 )过度腕关节伸展肌, 限制血液循环,造成手部肿胀,出现肩手综合征 ;( 3 )肉泵的作用减弱;( 4 )长时间病侧手背静脉输液;( 5 )病侧手伤。

3 、临床表现三期:

( 1 )第一期 : 手部水肿、皮肤失去皱褶;手的颜色发生改变,呈橘红或紫色;微热及潮湿感、指甲变化;肩、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一般持续 3-6 个月。若处理得当可控制其发展,可治愈。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发展,造成较严重后果。

( 2 )第二期:手的症状更为明显,难以忍受的压痛;肩痛及运动障碍和手的水肿减轻;血管运动性变化,如皮肤湿度增高、发红;病侧手皮肤、肌肉明显萎缩 , 手掌呈爪形,手指挛缩;腕骨间区域的背侧中央和掌骨和腕骨结合部出现坚硬隆起; X 线可见病侧手骨质疏松样变化。持续约 3 — 6 个月,预后不良,为了把障碍减少到最小程度,积极治疗是必须的。

( 3 )第三期: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疗的手的活动能力永久丧失,形成固定的有特征性的畸形手。是不可逆的终末阶段。病侧手成为完全废用,成为终身残疾。

4 、肩手综合征治疗:包括防止腕关节掌屈、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冰水浸泡法、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其他治疗等。

( 1 )防止腕关节掌屈:①使掌指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轻微伸展位;②腕关节维持伸展的夹板托起手掌,然后用绑带给于固定。

( 2 )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用一根直径为 1mm 左右的小线绳,从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至根部,然后立即松开缠绕,依次作每个手指,反复进行,注意缠绕时不要过紧。

( 3 )冰水及冷水 - 温水交替浸泡法

主要是通过冰的刺激,使血管收缩有利于消肿;冷水和温水交替浸泡法是摹拟血管的收缩,达到治疗的目的。

①冰水浸泡法:将患手浸入冰和水混合的桶内(冰和水的比例为 1 : 2 )来回浸泡三次,两次浸泡之间有短暂间隔,治疗师或患者用健手亲自试验,以确定患者浸泡时间。

②冷水 - 温水交替浸泡法:冷水中 3-5 分钟,温热水中 3-5 分钟,反复进行 4-5 次,以冷水开始—冷水结束手法。

( 4 )主动运动:①仰卧位时上肢上举(可键手带动);②抓握、松开木棒动作;③健手握患手由远端向近端做往返挤压动作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做伸肘负重的训练;避免诱发疼痛的活动和体位。

( 5 )被动活动:①被动活动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②可做由手指远端向近端挤压、揉进动作等;③要求治疗师的手法要轻柔,循序渐进;④以上所有动作均可在患者仰卧位、上举上肢情况下进行。

( 6 )其他治疗方法:①神经阻滞;②止痛药;③气囊压迫法:将手插入可充气的双层气囊中,插入深度以超过腕关节为宜,气囊压力一般小于 40mmHg, 时间为 15 分钟左右,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变化,以调整压力和治疗时间 。

总之,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慢性化,就没有任何有效治疗,特别是发病 3 个月内是治疗最佳时期。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5-25 21:50

发表于 2015-5-25 2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5-25 2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