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65

热敏灸红外现象

孙马村卫生室 于 2015-5-26 18:20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6 18: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敏灸红外现象 chenrixin.jpg

来源: 陈日新热敏灸治疗室   发布时间: 2013-10-04 15:16   640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热敏化腧穴对艾热特别敏感,产生透热、扩热和传热等特殊灸感,同时灸疗疗效大幅度提高。这种特殊灸感能否通过TTM手段客观显示?我们进行了一些观察,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及分组
本研究纳入合格受试者热敏化腧穴54个,男性36人次,女性18人次;艾灸反应163例次,男性112例次,女性41例次。两部分试验病例来源一致,均为江西省中医院的门诊患者,年龄从22岁至62岁。试验病例全部符合以下五项标准:a.患者存在明显的症状主诉;b.患者腧穴存在热敏化现象;c.年龄18~70岁;d.患者神志正常,言语清晰,行为配合;e.自愿受试。分为热敏化艾灸组、非热敏化艾灸对照组和空白组。其中热敏化艾灸组112例艾灸反应,非热敏化艾灸对照组28例,空白组23例。
(2)观察方法
以每个热敏化腧穴为单位,按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非热感觉五类艾灸反应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①热敏化艾灸组腧穴热敏化的探查:
a:环境:检测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
b:体位: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
c:探查工具: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产清艾条,规格25g,批号国药准字Z32021062;
d:探查部位:病痛及其临近部位;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体表相应俞、募穴等特定穴部位;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段分布区域;
e:探查方法:手持调控点燃的清艾条,在距离选定部位皮肤表面3cm左右高度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5类艾灸反应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即为发生腧穴热敏化现象,该探察穴点为热敏化腧穴。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化腧穴被查找出,详细记录其位置、艾灸反应类型和艾灸反应出现的区域;
f:激发感传:手持调控点燃的清艾条,在探查到的热敏化腧穴上进行悬灸,定时掸灰并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保持足够热度,以发生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感觉等腧穴热敏化现象为标准。
② 非热敏化艾灸组腧穴热敏化的探查:
a:热敏化腧穴探查的环境、体位、工具、方法均同上热敏化艾灸组;
b: 激发感传:手持调控点燃的清艾条,根据探查到的热敏化腧穴位置,在其附近相同神经节段或相同经脉上选取一个最邻近的未敏化腧穴进行悬灸,定时掸灰并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保持足够热度。
③空白组
环境同上,受试者采取仰卧位静候,不接受艾灸刺激。
(3)数据采集
红外辐射检测采用北京贝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TSI-21型热扫描成像系统(TTM)。检测室安静,密闭,不透光,温度控制在20~25℃。观察指标为反应区域(包括伪反应区域)的红外特征指标ΔF值和平均温度。观察时点在热敏化艾灸与非热敏化艾灸组:对1次艾灸前后进行观察,观察时点分别为艾灸前、开始艾灸第5分钟、开始艾灸第30分钟;空白组:分别在0、5、30分钟时点测量。腧穴热敏化艾灸反应的红外辐射特征检测流程如下:
(4)数据统计方法
所有统计计算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0.05 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基线资料检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重复测量基线数据进行球对称检验;热敏化腧穴与对照点红外辐射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时点和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红外特征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若存在差异则进行多重两两比较的Q检验。
2.结果
(1)艾灸过程中受试者出现的5类艾灸反应主观感觉在红外热像图上全部得到客观显示。说明对热敏化腧穴进行艾灸时,能激发人体某些部位的能量代谢增强,并且这些部位是局部的、特定的。辐射强度高低以不同颜色标示。以下为5 类艾灸反应的红外客观显示图。
红外热像图中辐射强度与色彩对应示意图
①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如下图所示,艾灸腹部关元,患者感觉热感向深部渗透,TTM显示骶部温度逐渐升高(如图中标记1处)。
透热反应红外特征图
②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如下图所示,艾灸患者双肺俞,患者感觉艾热扩散整个背部。
扩热反应红外特征图
③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某一方向传导。如下图所示,艾灸双侧三焦俞,患者感觉热感向脊柱中间汇聚,并向下传导。
传热反应红外特征图
如下图所示,落枕患者,艾灸肩井,艾热向颈部传导。
传热反应红外特征图
④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如下图所示,艾灸患者左侧肺俞,患者感觉左前臂外侧下段发热。
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反应红外特征图
⑤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如图7所示,艾灸患者双侧肺俞,患者觉双手发胀感,TTM显示双手温度升高。
非热觉反应红外特征图
(2)非热敏化艾灸组与空白组受试者体表红外辐射显示
①非热敏化腧穴艾灸的红外显示:如下图所示,艾灸左侧肾俞,患者感觉局部热感。
非热敏化腧穴艾灸的红外特征图
②空白组红外辐射特征:如下图所示,人体未接受艾灸刺激的30分钟内,红外辐射强度因人体处于静息状态而逐渐下降。
空白组红外特征图
3.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腧穴热敏化后对艾热刺激产生的特殊灸感,并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感觉,它有外周的客观变化,能被TTM检测及客观显示。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5-26 18:20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