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854

培训笔记

邢台杨长庚 于 2015-8-30 11:30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0 1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息针灸
全息针灸特点:有病必有点,病变点必变。手中无穴,心中有穴。
定义; 全系是全部信息的简称。任何一个碎片都能显示全部信息。
全息元与全息元之间  全息元与整体相互对应称为全息全类象。


宇宙全息论
1: 反极性全息  是正负向全息率的表现形式。正负向全息率取向正好相应,比如我们知道头部有毛发,很容易推知人体另一极(会阴部)也有毛发生长。通过上唇系带诊断肛周疾病,也是反极全息率在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2        极性全息率  极性全息率包括三个方面:
(1)        整体上一个全息元的各个部位都分别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有各自对应的部位。
(2)         全息元上的一个部位相对于该全系息元上的其他部位,与整体或其他全系息元上其对应的部位物质组成模式相似程度较大。
(3)        各部位在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分布规律相同。
衡量全息元与整体之间的相似关系称全息相关性。依靠左右对称,交叉对称来指导取穴。
易象基础
一  易经
易经博大精深,居我国古代诸经典之首。分《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三部。
二  太极
太极图
太极是宇宙本源,是万物的基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三  阴阳
阴阳本质日光向背的两种状态,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四  三才
天地人为三才。《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善与恶;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五  四象
古人把东,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六  五行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生克乘侮:
   
五脏与五行对照表

七  六合
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八  八卦
1 先天八卦
又称伏羲八卦,相传有伏羲氏观物取象所做

速记 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温;兑上缺;巽下断。天地定南北。天地定位,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山泽通气;水火既济;风雷相勃。
乾为一;兑为二;离为三;震为四;巽为五;坎为六;艮为七;坤为八。
用于先天性疾病。
2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据传为周文王所作。

坎为一;坤为二;震为三;巽为四;乾为六;兑为七;艮为八;离为九;中土为五。坎离定南北,震兑定东西。





9        天干地支

天干共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
地支共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方位: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庚辛西方金,任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土。
十二地支方位:亥子北方水,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辰戌丑未四季土。
  天干与脏腑相关: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是膀胱癸肾藏。
  天干与肢体相关: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胁己属肚;庚系人脐辛为股,壬胫癸足自来求。
  十二脏腑配十二地支:地支从寅时开始,脏腑经络从肺开始。
肺阴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肾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十二地支与身体和疾病配属:子疝气,丑肚腹,寅臂肢,卯目首,辰胸背,巳面齿,午心腹,未脾胸,申咳疾,酉肝肺,戌背肺,亥头肝。
  十  河图洛书
   
  十一  易象
  易,上则日象,下则物象,有日万物显现,则易之象也。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
  位于第二掌骨挠侧的肌肉槽内,由头穴,上肢穴,颈肩穴,心肺穴,肝穴,脾胃穴,腰穴,肾穴,腿穴,足穴等组成。
   
1        头穴
主治: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等头面,眼,耳,鼻,口,牙齿疾病。
  2生殖穴
主治:子宫,膀胱,尿道,肛门及腿足部疾病。
  3 脾胃穴
主治: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肌肉疾病,扭挫伤等。(治疗胃病在早7-9点,晚7-9点,每天1小时)
  4 心肺穴
主治:心脏 乳腺及支气管,背部疾病。
  5颈肩穴
主治:肩周炎,落枕,肘,腕,手咽喉部疾病。(五十肩用颈肩穴)
  6 肝胆穴
主治:肝胆疾患,顽固性失眠等。
  7 腰肾穴
主治:遗尿,肾及小腹疾患。
  8脐周穴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及腹部疾患。
  9 下腹穴
主治:阑尾炎,结肠炎等下腹部疾患。
   虽然每个穴位都以其对应部位或器官命名,实际上身体可分为无数个部位,因此第二掌骨侧就应对应许多穴位。并且每个穴位除治疗同名器官或部位疾病外,还可治疗与之在同一截面上的其他器官和部位疾病。
头穴:头、眼、耳、鼻、口、牙
颈肩穴:颈、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肩、上肢、食管
心肺穴:肺、心、胸、乳腺、气管、食管、背
肝胆穴:肝、胆
脾胃穴:脾、胃、膈肌、胰
肾穴:肾、大肠、小肠
腰穴:腰、脐周、大、小肠
下腹穴:下腹、大肠
生殖穴:子宫、膀胱、卵巢、睾丸、外阴、肛门及下肢疾病等。

  二  按压第二掌骨可以治病

初学者最好先找一个身体棒的年轻小伙或姑娘,摸一下第二掌骨,再摸老人的,
然后再去找体弱多病的人去摸,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同的体质特点。摸完骨之后再去问他们有什么病,去找到第二掌骨的压痛点,反复揣摩,不断实践,就能很快掌握这种最简单的诊断法。
第二掌骨不但能用来诊病,还能用来治病。下面这些常见病都可以通过按压第二掌骨来进行治疗:
1        如果突然胃疼,就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按压100下,左右手都要按,很快胃疼就会缓解。
2  常使用电脑的人颈椎不舒服,随时点压第二掌骨对应颈椎的穴位,就能放松和缓解。
3  头痛时直接按压第二掌骨对应头部的穴位,效果很好。
4女性得了妇科病,可以有空时按压第二掌骨上腰、下腹的穴位,每次最少也要
上百次,要有足够的刺激量。每天2~3次,同时配合食疗,常年坚持也能明显缓解症状。
5血压高的人,可以在第二掌骨处的皮肤上涂适量润肤油,然后从头穴往足穴推,两只手各推200次后就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三  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主要刺激区


1        常用穴
常用穴共六个,1)头穴  主治:头,眼,耳,鼻,口,牙的疾病。
2)足穴  主治:足  踝部疾病。3)胃穴 主治:脾,胃,胰的疾病。
4)肺心穴 主治: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道、背等部位之病症。
5)肝穴 主治:肝、胆部病症。
6)腰穴 主治:腰、脐周、大肠、小肠等部位之病症。
2  新增穴
  1颈穴【主治】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道上段之病症。2上肢穴【主治】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道中段之病症。3十二指肠穴【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病症。4肾穴 【主治】肾、大肠、小肠等病症。5下腹穴【主治】子宫、下腹、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等部位病症。6 腿穴【主治】腿、膝部病症
诊断法
一、方法
主要采用按压法。以测患者右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对坐或对立,
用右手托患者右手,令患者右手如握鸡蛋状,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3厘米,肌肉放松。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穴位上作垂直按压,略带揉的动作。先以大小适中的压力揉压1~3次,当患者有明显的酸、胀、重、麻感时,宜适当增强压力,此时若出现躲避反应时,则可将此穴定为压痛点。按压时可从头穴开始,依顺序诊断。如检测患者左手,与上述动作恰好相反。
二、意义
压痛点的出现,一般表示下列三种情况。
1相对应的部位有病症。如头穴压痛,则表明头、
眼、耳、鼻、口或牙齿有病;
2 相对应脏腑有病。如肺穴压痛,除肺部可能有病变外还可
能表明鼻或皮肤有;
3 表明病症在那一侧较重。如右手穴压痛明显于左手穴,可能右侧病
症重于左侧,反之亦然。凡是定位明确的病症,其诊断率较高;全身疾病定位不明确者,压痛多不明显。
取穴配方
一、取穴
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  按部位对应原则取穴。如肝、胆疾病取肝穴;胃、脾、胰疾病取胃穴等。具体可参照穴区部份之每穴诊治的部位。

按同侧对应原则取穴。即在上面取穴的基础上,还应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穴位。如患部在整体之左侧,宜取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
三  按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取穴,也就是按中医理论取穴。如据肝主谋虑,情志精神疾病可取
肝穴;脾主肌肉,肌肉病症取脾穴等。
二、配方
第二掌骨侧针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
即组方的穴位以精少为贵。可采用上述单一或结合两种取穴法取穴配方,但一般不宜超过两穴。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取穴准确,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可靠性。
操作方法
一、针具:26~28号1寸毫针最为常用。
二、进针法:针刺之前先探寻到压痛点。令患者手自然放松,握空拳竖直放于桌上。常规消毒后,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进针时注意针体应与水平垂直,针深0.8寸左右。其中,针头穴宜成30度斜刺。当针到所需的部位时,会出现感应沿桡尺骨向上传导。如无强针感,可变换针尖方向加以探寻。
三、留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一般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如针感逐渐减弱,可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即可。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
注意事项
一、本法刺激较为强烈,针前宜向患者作充分说明,以避免晕针。
二、本法穴位排列较为集中,在取穴时,应将压痛点与穴位的定位一起考虑。做到取穴尽量准确。
适应病症 :第二掌骨侧针疗法,主要用于疼痛性和功能性病症。包括: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神经性
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痛、急性腰扭伤、遗尿症、癌症止痛、月经不调、痛经、腰腿
痛、呃逆、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胃痉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均有一定效果。
  
  
针刺疗法
全息八总穴:
头面太冲求;面口和鼓手。颈项寻列缺;腰背委中走。心胸取内关;肚腹三里留。少妇三阴交;四肢对应求。
腕踝针
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本疗法是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痛证及脏腑疾患。
【腕踝针分区和主治】
1.腕踝针的分区
①头项和躯干的分区:头顶、躯干以前后正中线为界,将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各部分为6个纵行带状的区域(见下图)。



        1区:沿前正线两侧,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以及上、中、下腹部和会阴部。
  2区:身体前面的两旁,包括颞部、面颊、后牙、下颌部、甲状腺、乳部、肺、肝胆(右)和侧腹部。
  3区:身体前面的外缘。包括沿耳廓前缘和腋前的狭小垂直区域。
  4区:身体前后面交界处,包括头项、耳以及从腋窝顶垂直向下的区域。
  5区:身体后面的两旁,与前面的2区相对,包括头、项的后外侧部,肩胛区等。
  6区:沿后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的1区相对,包括后头部、枕颈部、脊柱与椎旁、骶尾部、肛门等。
②四肢的分区:以臂干线和股干线为四肢的躯干的分界。当两侧的上下肢处于内面向前的外旋位置,也就是使四肢的阴阳面和躯干的阴阳面处在同一方向中并互相靠拢时,以靠拢处出现的缝为分界,在前面的相当于前中线,在后面的相当于后中线,划分与躯干相仿(中图)。
       臂干线:环绕三角肌缘至腋窝。
  股干线:前方为腹股沟,后方为髂嵴。
2. 腕踝针的选点及主治
(1)腕部进针点及主治:腕部进针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相当于内关、外头穴)一圈内。从掌面尺侧起直到桡侧起到尺侧,依次顺序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每一点治疗同一区的病症(见下图)。

  上1:在小指侧的尺骨缘的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前额部头痛、眼病、鼻病、三叉神经痛、面肿、前牙痛、流涎、咽炎、气管炎、恶心、呕吐、心脏病、高血压;眩晕、盗汗、寒颤、失眠、癔病、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上2: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即内关穴部位。主治颞前部痛、后牙痛、腮腺炎、颌下肿痛、胸痛、胸闷、回乳、哮喘、手掌心痛、指端麻木等。
 上3:在桡动脉与桡骨缘之间,主治面颊、侧胸及左上肢、右上肢3区内的病症。如偏头痛、牙痛、耳鸣、肩关节疼痛、高血压、侧胸痛、拇指和食指扭挫伤等。
 上4:手心向内,在拇指侧的桡骨内外缘之间。主治头顶痛、耳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肩周炎(肩关节前部痛)、胸痛。
 上5:腕背面的中央,即外关节的部位。主治颞后部痛、落枕、肩痛、肩周炎(肩关节外侧部痛)、上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上肢运动障碍(瘫痪、肢颤、指颤、舞蹈症)、肘关节痛、腕和指关节痛、手部冻疮等。
 上6: 在距小指侧尺骨缘1cm处。主治后头部、脊柱颈胸段及左上肢、右上肢6区内的病症。如后头痛、颈项强痛、落枕、胸背痛、腕关节肿痛、小指麻木不仁等。     
       下1:靠跟腱内缘:主治上腹部胀痛,脐周围痛、急性肠炎、痛经、白带多、遣尿、阴部瘙痒症、足跟痛等。
  下2:在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主治肝区痛、少腹痛、过敏性肠炎等。
  下3:胫骨前嵴向内1cm处,主治膝关节(内缘)痛等。
  下4: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主治股四头肌酸痛、膝关节痛、下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下肢运动障碍(瘫痪、肢颤、舞蹈病)、趾关节痛等。
  下5:在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踝关节扭伤等。
  下6:靠跟腱外缘。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痔疮、骶髂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脚前掌痛等。
  查明了症状在身体的区域后,就可在踝部和腕部选取同一区的进针点。以胸骨末端和两侧肋弓的交接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身体的水平线称横线,相当于横膈的位置。横线以上的病症针腕部,横线以下的病证针踝部。一般来说,1区的病症针上1、下1;2区的病症针上2,下2 ,余类推;左侧病者针左侧,右侧病者针右侧;各症状同时存时,如其中有痛,可首先根据疼痛所在的区选取进针点。
【器械】
  30号或32 号1.5寸毫针。
【操作方法】
  明确病变部位,确定进针点和针刺方向。常规消毒后,用三指持针柄,针体与皮肤呈30°角,(见左图)用拇指轻捻针柄,使针尖快速通过皮肤。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放平,这时针尖会将皮针挑起的0.2cm大小的皮丘,将针体贴近皮肤表面,循纵的直线方向沿皮下进针,针刺进皮下的长度一般为35cm,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把针体留在皮下组织的浅层(见右图),留针30min。慢性病或疼痛较重时,可以适当延长留针时间。一般病例隔日1次,10天 为一疗程。急性病例每日针1次。

  【适用范围】
  眼内肌麻痹、视力障碍、面瘫、各种疼痛、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回乳、皮肤病、神经官能症、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注意事项】
(1)针体通过的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尖刺入的皮肤处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要沿纵线方向适当移位。
  (2)针刺方向一般向上,如果病症在手足部位时,针刺方向朝下(手足方向)。
  (3)针刺时,以医者针下松软,患者无任何特殊感觉为宜。若针下有阻力或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则表示针刺较深。应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刺入更表浅的部位。
  (4)留针时,一般不作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
头针
头针十四条标准线
额骨 顶骨 颞骨 枕骨
额骨中线  主治 神志病 鼻病。
额旁一线  主治:胸肺部,失眠,鼻部。
额旁二线  从瞳孔向上入发际0.5寸。主治:脾胃病和肝病。
额旁三线  额角发际向上0.5寸。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顶部  顶中线  百合向前1.5寸。主治:腰腿,头顶病,高血压,多尿,脱肛。
顶颞前斜线  前神通,百会前1寸。
悬厘穴 头维穴与曲鬓穴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界处。主治:对侧疾病。
顶颞后斜线  顶颞前斜线后一寸与之平行处。
顶旁1线 通天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线。主治:腰椎疾病。
顶旁2线  督脉旁开2.5寸。主治: 肩,臂,手的疾病。
颞前线  颌厌穴与悬厘穴的连线。主治:运动性失语,口腔病,偏头痛,面瘫。
颞后线 率谷穴与曲鬓穴连线。主治:偏头痛,眩晕。耳病。
枕上正中线 强间穴至脑户穴之间一条长1.5寸的线。主治:眼病,足癣。
枕上旁线 玉枕穴旁开向下引出。主治:后头痛,脑源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神志病,五官病,
头针的体位  一般为坐位。留针  45分钟以上。








  

各论
1 偏瘫  用粗针(4寸-6寸)针对侧肩关节,肘关节对应点,不留针。
2 五十肩 用颈肩穴
3 妇科和下腹部疾病,痛经  三阴交 八髎穴。
4 白带增多 列缺穴(列缺通任脉),操作:往大肠经方向扎针或推按。
5 膝关节内侧痛  内关穴配郗门穴。
6 感冒 飞扬穴埋针
7 乳腺增生 天宗穴。天宗穴往外下画一方快,从长强穴往上外画一方快,找到痛点治疗乳腺增生。
8 顽固性陈旧性面瘫 地仓,颊车,瞳子髎埋线。先调中土,补中土,(督脉节次直到长强或夹脊穴)第二掌骨生殖穴。补中土用老十针(中脘30°角,下脘45°角,气海60°角,关元90°角,两侧大横穴左升(针尖往上)右降(针尖往下),四肢胫骨侧上中下三焦,男先左下右上,右下左上,女相反,留针4 5分钟,扎5天隔两天。
9 面瘫(郑卫东) 急性期10天以内,检查翳风穴有压痛,不要再患侧取穴,扎健侧。取地仓 颊车平刺,往上一针 ,往下一针。
    ↗
地仓→颊车

四白穴,阳白穴,牵正穴,翳风穴,合谷穴,后溪穴,足三里(侧三里和臀下三里)用艾条熏各穴或TDP烤,病人不要照镜子。
外贴 :巴豆3个去皮,斑蝥3个去翅爪,生姜手指肚大小,共捣碎。在牵正穴扎5个针眼,贴药。贴4个小时,(贴患侧),有水泡要保护好。
10        结肠炎 肚脐下坎位,艮位,乾位1寸针直刺法。4,5趾骨间腹泻穴找压痛点,1针,第二掌骨下腹穴1针,留针55分钟。
把肚脐灌满盐(粗盐最好),做艾柱灸,每次7壮。
11        过敏性鼻炎 第二神经节用3寸针从太阳穴往下扎(从最高点皮下扎到鼻甲处)。或从迎香穴往上扎,印堂往下扎。
12        支气管哮喘  胸七针(胸七针,即于膻中旁开各一寸;取两穴,此两穴再向上一寸、二寸处,各取两穴共七针。)一定要扎在肋骨表面,进针点选在肋骨和胸骨交界处,把两手指放在上下肋间隙进针。
13        咯血 肩胛骨下角点刺拔罐,也可治疗咳嗽。
14        咳嗽 肩胛骨内上角,外上角敏感点治咳嗽。
15        抗疲劳 肩井穴按压。
16        癫痫  督脉和膀胱经刺血拔罐。
17        顽固性失眠 怪三针(1,百会穴周围找凹陷点,凹陷越重气虚越重,直刺定位,前边一针,左右跟前边一针成等边三角形。2左侧鼻翼,进针要快如蜻蜓点水。3右侧次白穴,3‘4掌骨间平刺。)要点平心静气。
18        三叉神经痛 环跳(臀沟尖旁开三寸)用4寸针扎,要求三根针滞针。
19        糖尿病 养老穴斜刺。(山东张霞方)
20        抑郁症  怪三针。
21        肥胖 主穴:中脘,气海,上巨虚,大横穴。配穴:风市,胃俞穴,肾俞。
22        七针减肥 山泽通气,坤位,坎位,艮位兑位扎5天;兑坤坎5天,震,兑,坤,坎扎5天。
23        多囊卵巢综合症 扎八髎穴,中脘,天枢,气海,肾俞,卵巢体表投影区扎五行针,中间直刺,另外向里斜刺。
24        黄褐斑 刃针松解,治本调肝。
25        银屑病 颈椎和腰椎两侧埋线。华佗夹脊穴刺血。
26        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疾患)曲池,血海,兑位,巽位,坎位也可加离位。加盖灸:把营养快线盖扣到肚脐上,放一酒精棉球点着,把大号玻璃管扣上,15分钟起罐。
27        运动性失语 舌三针 用6寸针,第一针从舌尖扎到舌根;第二针从下濂泉往里扎到舌根;第三针拉出舌头从左嘴角扎到右嘴角。也可扎舌下。
28        颈椎病 天一针(部位,肩部,针法针理:震,离,乾。针法要求:空,松,无痛。注意事项;注意肺尖。)有时一针效果不好时,在其平行,对侧再扎一针。
29        郑卫东颈椎保健操   下颌画圈,左顾右盼,大写鳯字,隔墙看物(踮起脚尖3分钟),抬脚后跟抬手拍手,放下时拍大腿外侧。一个动作做36个。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5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9-4 08:36

发表于 2015-8-30 15: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8-31 07: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9-1 07: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慢慢看,又如在上课时情景再现
发表于 2015-9-1 07: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慢慢看,又如在上课时情景再现
发表于 2015-9-4 08: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讲的挺好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