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
发作时,面部遭受电击、针刺、刀割、撕裂一样的感觉,患者感到生不如死,情绪低落,十分痛苦。
1:外敷疗法:
一、白芷、川芎、南星各六克,葱白12厘米,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十五毫升调成糊状,敷于太阳、印堂上三十分钟。
二、生南星,白步子、五味子、川芎各三十克,细辛、木香哥九克,全蝎二十个,共研细末水调为糊状,每次用药可贴附于太阳、百汇,每月换药一次。
三、马钱子三十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十五克,共研细末加香油,清凉油适量调膏状,贴敷于患侧下关、太阳、加车扳机点,每次贴两次,隔日换药一次,切忌入口。
.2:普通针刺疗法
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太冲。
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
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3:特殊穴:(1)太溪穴。《灵枢。杂病》:颊痛,按人迎于经,立已。取太溪适用于肾气虚乏,火不生土,蕴湿生热,湿蒸热郁,壅阻阳明经脉所致之颊痛。
(2)手三里穴。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穴,针灸临床应用极广,业针者务必重视之。譬如:用此穴治急性腰扭伤,治膝关节关节鼠所致疼痛等。用此穴治三叉神经痛主要取其通腑(利大便)之功。三叉神经痛近六成人有大便秘结,此病病位在阳明。《内经》:邪中于面,则下阳明。辩病有大便秘结而有三叉神经痛者,取手三里针之,大便清下,而面痛立解也!
(3)三间穴。选此穴尤适用于三叉神经痛而有触发痛者。其即刻止痛效果极佳。但要注意正确的补泻手法的运用。
(4)太溪配冲阳。
(5)三阴交穴。
(6)合谷+太溪(或内庭)
(7)天枢穴。三叉神经痛的部位为阳明经之分野,所以治之当以阳明经穴为主。此穴为足阳明经穴,又为手阳明之募穴。故其调节阳明经经气之力甚宏。刺之,可祛阳明之邪,疏阳明之经气,从而面颊痛可愈。
(8)涌泉穴。I.用缠针法。凡三叉神经痛,无论多严重,只要上法效果不佳,俱可用之。方法:用粗针重刺涌泉,重捻缠针使痛去便出针。
II.涌泉用吴茱萸研末水调外敷法。(一般一次痛轻,四次痛衰大半,10--15次而愈)此法适用于惧针者。
(9)百会穴直接灸法。百会是督脉和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有清热开窍,镇静熄风的作用。手足三阳,上布头面,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手足三阳经的头面经络,故引发三叉神经痛。艾灸百会,能疏通督脉,鼓舞一身之阳,并能疏通手足三阳经气,通则不痛。故用百会治三叉神经痛有确效。此法亦适用于怕针者。
4:三叉神经痛中医辨证分型及有效药剂:(1)风寒阻络颜面阵发性疼痛,面部有紧束感,遇寒加重,遇热稍减,可伴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有效方剂:1)川芎茶调散:川芎、防风、荆芥、白芷、羌活、薄荷、细辛、生甘草。功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加减:头晕目眩者,加天麻、僵蚕;恶寒较重者,加麻黄、熟附子;局部肌肉抽搐者,加蜈蚣、地龙;若寒凝痛甚,加藁本、生姜以散寒止痛;风寒郁久化热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2)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哈孝贤经验):麻黄、附子、细辛、防风、川弯、玄参、当归、白芷、黄菩、黄连、沉香、朱砂粉0。
5g(冲)、琥珀粉0。5g(冲)。功效:温阳散寒止痛,佐以清热加减:左痛加龙胆草,右痛加生石膏,跳痛加生龙牡,窜痛加石决明;睡眠差加远志、石菖蒲、夜交藤;口干加石斛;病久可加红花。服本方后可能疼痛加重,或肌肉瞷动、麻木,或患侧津津汗出,继续服药可自行缓解。
服药过程中如出现热象,可逐渐减量或减去附子。(2)风热伤络颜面灼热疼痛,时发时止,遇热加重。恶风发热,目赤流泪,口苦微渴,便秘尿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有效方剂:1)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華根、黄芩、梔子、忍冬藤、川芎、生甘草。
功效:疏风散热,通络止痛。加减:热象重者,加生石膏、黄连;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冲);鼻流脓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鱼腥草;咽喉疼痛明显者,加牛蒡子、马勃、玄参;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者,加莲子心、竹叶以清热利尿;口渴津伤明显者,加知母、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若伴寒热往来,加柴胡,配黄芩以清解少阳。
2)消风散加减(哈孝贤经验):弟活、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黄连、麦冬、川芎、细辛、生地、元参、柴胡、甘草。功效:散风止痛,清热养阴。加减:左痛加龙胆草,右痛加生石膏;头昏沉加法半夏、青皮;便秘加大黄;病久加红花、当归。也可酌加菊花、僵蚕、升麻等。
(3)肝胆火炽颜面阵发性剧痛,痛如刀割,伴灼热感,烦躁易怒,失眠胁痛,头晕目赤,耳鸣口苦,咽干口燥,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效方剂:1)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梔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蝉衣、僵蚕、大黄、甘草。功效:清肝泻火。加减:头晕目眩加菊花、钩藤(后下)、白芍;心烦失眠加酸枣仁、竹叶、合欢皮;胁痛加川楝子、郁金、白芍;面肌抽搐加天麻、地龙;口干而渴加元参、麦冬。
2)哈孝贤自拟方:石决明、生龙牡、钩藤、黄芩、黄连、菊花、僵蚕、防风、川芎、白芷、麦冬、玄参、生地、当归、沉香、朱砂粉0。5g(冲)、琥珀粉0。5g(冲)。功效:平肝泻火,养血息风,镇痛。加减:左痛加龙胆草,右痛加生石膏,闪电样痛加珍珠母;眠差加远志、石菖蒲、酸枣仁、夜交藤;病久加红花、赤芍、牛膝;口黏腻加清半夏、茯苓;心跳、气短、便溏加太子参、白术。
(4)胃火炽盛颜面灼痛,前额胀痛,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臭齿痛,渴喜冷饮,遇热痛甚,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数。有效方剂:1)芎芷石膏汤加减:石膏川芎、白芷、菊花、薄荷、黄连、生地、升麻、牡丹皮、甘草。功效:清胃泻热。
加减:津伤口渴加天花粉、知母;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后下);肌肉抽搐加僵蚕、全蝎;咽痛者加马勃、牛蒡子;口气秽臭者加苦丁茶、佩兰;小便短赤加竹叶、白茅根。2)谢海洲自拟方:白芷、川芎、地龙、石菖蒲、郁金、制胆南星、白矶、法半夏、茯苓、厚朴、化橘红、生姜、竹沥、生大黄(后下)、芒硝(后下)。
功效:清泻胃火,疏风豁痰,通络止痛。加减:服后若燥屎已下,疼痛减轻,头脑转清,则去芒硝,生大黄改制大黄,取其清胃泻火之力以善其后。(5)痰浊阻络颜面疼痛反复发作,局部皮肤麻木,伴痰多流涎,胸腹胀满,恶心呕吐,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有效方剂:1)牵正息风汤:僵蚕、白附子、全蝎、天麻、钩藤、川芎、生白芍、胆南星、生甘草。
功效:息风止痉化痰。加减:头晕目眩较重,胸闷腹胀,恶心欲呕者,加半夏、白术、茯苳、陈皮、生姜;大便"风燥者加瓜蒌仁。2)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生姜、白附子、僵蚕、川苟、生甘草。功效:祛湿化痰,通络止痛。加减:面颊麻木不仁者,加鸡血藤、全蝎;兼畏寒肢冷,加干姜、吴茱萸、细辛;脾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胸闷,舌苔厚腻,加厚朴、苍术;湿郁化热,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芩、竹苑。
(6)瘀血阻络颜面疼痛经久不愈,痛如针刺,固定不移,伴面色晦暗,头晕目眩,心烦难眠,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有效方剂:1)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当归、生地、桃仁、赤白芍、白芷、钩藤、全蝎、制乳没、地龙。功效:疏风祛邪,化疲止痛。
加减:偏于风寒,加防风、细辛;偏于风热,加菊花、白蒺藜、石决明;痛止,面部口唇发麻加黄芪。2)川弯止痛汤:川弯、荆芥、防风、全蝎、荜菝、蜈蚣、天麻、细辛。
大家验证哪些办法有效,反馈。总之三叉神经痛是比较难治的,我们要多总结,更好的为乡亲们服务。
|
|
|
|
|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0-6-4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