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815

治疗气虚型肝病的体会

王泓昌 于 2016-10-29 16:18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9 16: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认为:肝在胁下,应春喜升,其性条达,功主疏泄,而恶抑郁。若为情志所伤,则肝气郁结,冲逆化火,风阳妄动,而产生肝郁、肝火、肝风诸症;且肝主藏血,体阴用阳,内寄相火,极易形成阴亏阳亢之候。前人分肝郁、肝火、肝风论治,以柔肝养阴为补肝正法,实得治肝病的要领。
  据个人临床体会,肝病除热证、实证外,也有表现为气虚寒证的,如胸胁满或痛、嗳气、胀、不思饮食,倦怠体颤,眩晕耳鸣,面黄不泽,脉沉弦细无力,苔白腻或黄腻,这是肝虚气怯的表现。若胸胁满闷连及少腹,入夜尤甚,肢厥乏力,不思饮食,食则胀甚,面青黑、恶寒、自汗、口不渴,或渴不思饮,小便时清时黄,脉沉弱,或沉弱中见虚数之象,这是阳不足则肝寒的表现。
  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今肝气弱而不疏泄,则气自留结,故胸胁满或痛;肝失疏泄则脾不运化,故
胀、嗳气、不思饮食;清阳不升,则浊阴不化,故眩晕、耳鸣、苔腻;脾不运化导致气血更虚,故倦怠体颤、面黄不泽、脉沉细无力。若进而形成肝阳不足,则浊阴弥漫,胸胁更加满闷,连及少腹,不思饮食,食则胀甚。其腹胀、胁痛、口干苦、尿黄、脉虚数,都是肝气弱而气自留结,郁而化热的假实现象。而面色青黑、恶寒自汗、肢软乏力、口不渴或渴不思饮、脉象沉弱才是阳不足则肝寒的证候。在临证中根据上述不同情况,初步拟用了以下两个基本方剂:
  一、益气补肝汤:黄芪八钱,党参五钱,当归、白芍各三钱,枳实、厚朴各二钱。水煎服。
  二、温阳补肝汤:黄芪、党参各五钱,附片(先煎)、干姜、枳实、黄连、白芍各二钱。水煎服。
 方中黄芪、党参大补肝经生升之气。黄芪性升与肝气弱而不升之病情最宜,故用为主药,而助以党参;气弱则血不足,故辅以归、芍,养肝之体,以助肝用;肝气弱而不疏,则气自留结,故用枳、朴疏其壅滞。且参、芪与枳、朴同用,补而不滞,通而不伤。重用参、芪辅以归、芍,则阳生阴长,更增强了益气补血之力。
  若肝气弱而致肝阳不足,则加姜、附温脾肾之阳,协同参、芪以温补肝阳;又用白芍敛肝阴,枳实疏肝滞,黄连清肝火,以治其标。本证属本虚标实,故温清补泻兼施。至于阴亏加首乌、枣仁、枸杞;血络不通加丹参、地龙、山甲珠;胁痛加郁金、姜黄;发黄加茵陈、金钱草;瘀热加梔子、茶叶;胀呕加香橼、佛手;头胀痛加怀牛膝、石决明,则为随症加减之法。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4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10-29 21:02

发表于 2016-10-29 18: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6-10-29 18: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6-10-29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