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7

四圣心源学习思考14

钟风鸣 于 2017-10-4 20:08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4 20: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医行关于如何大道至简去学习中医(四圣心源)的几点思考(十四)

我们上面学习了气血精神,这就是气~象(阴阳术数)理论中的气,气血营卫精神魂魄生化原本终究还是气,那么就还应该有象,象就是形体荣华官窍了,那么以道御气、以气应象的象体又可以应气,这就是气味声色臭液情志了。纯阴中又含有阳气,纯阳中又含有阴象,气象生化,生生不息。
凡人之身,五行之中,
五气者也,五行之气。
五气皆备,形体具成!
木火土金水,五行也!
肝心脾肺肾,五脏也!
筋脉肉皮骨,五形也!
膜络肌毛髓,五体也!
爪面唇毛发,五华也!
目舌口鼻耳,五官也!
肺气盛则皮毛致密而润泽固其肌肤。
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培其形态。
心气盛则脉络疏通而条达通其营卫。
肝气盛则筋膜滋荣而和畅束其关节。
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立其体干。
官窍,泛指器官和孔窍。本节所述的官窍是五官和七(九)窍的统称。
官指舌、鼻、口、目、耳等五个器官,简称五官。
五官分属于五脏,为五脏之外候。除五官之外,咽喉也属于官之范畴。
人之九窍,
阳七,阴二,
皆五脏主之。
阳窍有七,
一般称七窍,是头面部(眼二、耳二、鼻孔二和口)七个窍的合称。头面部的七窍,又称上窍、清窍、阳窍。人体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故曰:“清阳出上窍”。阴窍有二,指前后二阴(前阴尿道口和后阴肛门)。二阴,又称下窍,人体气化产物如尿便,皆从二阴排出,故称“浊阴出下窍”。头部七窍及前后二阴谓之“九窍”。
头有七阳窍,下有二阴窍,人身止有此九窍耳!
头为诸阳之会,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
足之三阳,自头走足,
手足六阳,聚会之所。
五脏之精气,皆
上注于脑,
开窍于头!
五脏在体为阴,

清阳之气上聚于脑,
诸阳神气会于头部,
阴极生阳,清阳亲上,
神明出焉,上开七窍,
攸辨
呼笑歌哭呻,五声也!
青赤黄白黑,五色也!
臊焦香腥腐,五臭也!
酸苦甘辛咸,五味也!
泣汗涎涕唾,五液也!
五脏之精气,
开窍于头上,
阴阳升降,气机正常,
清升浊降,一定之位!
清阳上升,
则七窍空灵,
浊阴上逆,
则五官窒塞。
人之少壮,为清阳实,
清升而浊降,
故上虚而下实,
人之衰老,为清阳虚,
清陷而浊逆,
故下虚而上实。
七窍之空灵者,
以其上虚,即清阳升而浊阴降!
五官之窒塞者,
以其上实,即浊阴逆而清阳陷。
其实者,以其虚也,
即阳实而相对阴虚也!
其虚者,以其实也,
即阳虚而相对阴盛也!
说明了人体阴阳气机升降功能正常,特别是五脏之精气即清阳之气的上升开窍神明之功能对人体生老病死影响的重要性!
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象,形归气,
声色气味情志,
形神气象一体!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肝主五色。
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心主五臭。
金曰从革,从革作辛,
肺主五声。
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肾主五液。
土爰稼穑,稼穑作甘,
脾主五味。
火性炎上,上炎则作苦,
苦入心为阳在离北。
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
咸入肾为阴在坎南。
木性升发,
曲为阴,直为阳,
直则升而曲则不升,
郁而不升,是以作酸,
酸入肝为阴中之阳在震东。
金性降敛,
从为阴,革为阳,
从则降而革则不降,
滞而不降,是以作辛,
辛入肺为阳中之阴在兑西。
故使
坎离交姤,
龙虎回环,

火下炎而不苦,
水上润而不咸,
木直升而不酸,
金从降而不辛。
     金木者,左东(肝)右西(肺),
水火[上南(心)下北(肾)]所由以升降也。
木直为阳则肾水为阴随木清阳而左升,
金从为阴则心火为阳随金浊阴而右降。
木曲而不直,故肾水下润,
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

交济水火,
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
土者,
水火金木之中气,
左旋则化木火,
右转则化金水,
实四象之父母也。
不苦、不咸、不酸、不辛,
是以味甘。
己土(脾)不升,
则水(阴)木(阳)下陷,而作酸咸,
戊土(胃)不降,
则火(阳)金(阴)上逆,而作苦辛。
缘土主五味,
四象之酸苦辛咸,
皆土气之中郁也。
     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
而作诸味。
调和五脏之原,
职在中宫也。
综其五味其实是体现五行特点的一种性质,而不是五行的功能,而是五味偏入五脏,有补充五脏阴体的作用。
酸味能收敛肝血而补肝之形体作用,
苦味能泻火护心阴而补心的形体作用,
甘味能泻脾之阳而补之脾精阴作用,
辛味能散泻肺气而补肺阴之功作用,
咸味能泻肾坚阴藏精气补肾水作用。
五味入五脏,
五味补了五脏之阴形体,
相应的也就克制了五脏之阳神气,
此乃阴阳之变化,五行之制化,气象之转化!
五脏与五味的补泻关系:
         补 泻
肝------辛-------酸
心------咸-------苦
脾------甘-------辛
肺------酸-------咸
肾------苦-------甘
治病先治人,
治人先治心,
五情根源,治病妙药!
肝之气风,其志为怒。
心之气热,其志为喜。
肺之气燥,其志为悲。
肾之气寒,其志为恐(惊)。
脾之气湿,其志为思(忧)。

阳升而化火则热,
阴降而化水则寒。
离火(心)上热,泄而不藏,
敛之以燥金(肺),
则火交于坎府(肾);
坎水(肾)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肝),
则水交于离宫(心)。
木(肝)生而火(心)长,
金(肺)收而水(肾)藏。
当其半生,未能茂长,
(木郁)气之方升而不升,
则郁勃而为怒(肝),
既长而神气畅达,
木气升达上而生火,
是以喜(心)也。
当其半收,将至闭藏,
(金滞)气之方降而未降,
则牢落而为悲(肺),
既藏而志意幽沦,
金气已降下而生水,
是以恐(肾)也。
       物情乐升而恶降,
升为得位,
降为失位。
得位则喜(心),
未得则怒(肝),
失位则恐(肾),
将失则悲(肺),
自然之性如此。
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己土(脾)东升,
则木火(阳)生长,
戊土(胃)西降,
则金水(阴)收藏,
生长则为喜怒(阳),
收藏则为悲恐(阴)。

轮枢莫运,升降失职,
喜怒不生,悲恐弗作,

土气凝滞,而生忧思。
心之志喜,
故其声笑,
笑者,气之升达而酣适也。
肾之志恐,
故其声呻,
呻者,气之沉陷而幽郁也。
肝之志怒,
故其声呼,
呼者,气方升而未达也。
肺之志悲,
故其声哭,
哭者,气方沉而将陷也。
脾之志忧,
故其声歌,
歌者,中气结郁,故长歌以泄怀也。
综其上述,情绪是治病的妙药,情感对于人的各种影响都是巨大的,情绪会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失常,对人体圆运动有不好的影响,这是五情的神奇之处!但临床可用情绪来治疗疾病,以气应象,以象治气,对情志病尤为有效!
欲升不升则怒,怒能增加肝气。
升而不降则喜,喜能使心火旺。
欲降不降则悲,悲能使敛降之金增多。
降而不升则恐,恐能助封藏之力。
升降凝滞则思,思会使脾阳增加。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7-10-4 20:08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