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 一、概念 心身疾病,日本称“心身症”,美国称为“心理出现疾患”(PSGCHOPHGSIOGICAL DIDORDER),是指以躯体手出为主,心理社会因素与个体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心理行为治疗或心身综合治疗效果较特殊的一类疾病。 1971年日本精神几何医学会提出的心身疾病的定义是:躯体症状为主,在诊断和治疗中,心理因素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疾病。 美国的“心理生理性疾病”的意义是:这类疾病不仅表现器官功能障碍,还有病理可变化,而且心理因素可起重要作用,并导致器官和内脏组织进一步的病改变,使之恶化,(KRUPP1977)。 我国心理专家余展飞提出的定义:“心身疾病指以躯体疾病为基础,其民病前和病过程中有明显的心理因素与一定的性格缺陷,发病的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互相影响,促使原发病症加重和复杂化,可形成恶性循环,但经过身心综合治疗可获缓和或好转的一各疾病。 二、特征。 海立坦(HALLIDAY)于是1943年提出心身疾病有以下特征: 以情绪障碍作为发病因素之一; 通常具有特征的性格类型; 发病期有明显性别差异; 同一病人可罹患数种类似性质的疾患; 常有同一疾病或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常有缓解—复发的倾向。 三、与其它疾病的差异 心身疾病与一般的躯体疾病相同之处是都有躯体症状,躯体症状均为明确的品质性病过程所致。不同之和旧心身疾病的特点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起重要作用,而一般躯体疾病没有这一特点。 心身疾病与神经官能症及某些精神疾病的异同:相同之处是两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不同之处是:心身疾病表现有明确的躯体症状,而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疾病则无器质性病变,仅表现为功能性障碍。 三、心身疾病的发展机理 近年来认为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必须通过多咱中介机制作用于机体,通过身心相交作用,引致心身疾病。所谓中介机制,前面已叙述,是由生物、心理社会、自然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构成。即社会心理因素通过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中介机制,造成胃肠、心血管、内分泌和肌肉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文献指出:长期持续不良情绪体验和心理矛盾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各种体躯生病的: 第一条途径是:大脑边缘系统 ——>下丘脑——>植物神经系统通路。这是交感神经—肾上腺髓系统的效应作用。还可以产生迷走神经—胰岛素的效应作用。 第二条途径是: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的通路。 作为心身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不良心理社会因素本来就对每一位患者的应激作用是不同 2 的,一方面取决于该利激的固有属性和特征:强度、频度和时限;另一方面取决于患者(个体)对该刺激的敏感性和耐应度;后者与患者的机体神经类型、躯体心理特征、性格等素质,以及个人的生活、伦理观念、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修养、家庭环境、社会适应性、对疾病的应度、体验等有密切关系。 四、心身疾病的范围 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病、原发性低血填充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脏和血管神经症、神经性心绞痛、功能功能性失常和雷诺氏病等。 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溃疡性或过敏性结肠炎、胆道功能障碍、慢性胰腺炎、肝炎后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哎吐、食道、贲门或幽门痉挛等。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喉头痉挛等。 内分泌代谢系统:肥胖症、糖尿病、甲亢等。 泌尿生死系统: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肌痛症、脊椎过敏性膀胱、阳萎、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综合征等。 骨、肌肉系统: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全峰性肌痛症、脊椎过敏症、颈腕综合征、局限性肌痉挛、书写痉挛等。 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脑血管障碍及后遗症、心因性知觉或运动障碍、癫痫、痉挛性斜颈、面肌痉挛、植物神经功能率乱、眩晕症等。 外科和手术性心身疾病:外伤性颈部综合征、外伤性神经症、事故多发性、腹部手术后不适综合征、频发手术症、手术后神经症、器官移植或人工脏器后心身综合征等。 皮肤科: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湿疹、过敏性皮炎、斑秃、多汗症、慢性荨麻疹等。 耳鼻咽喉科:美尼尔氏症、过敏性鼻炎、咽喉异感症、口吃、职业性喉病、晕动症、神经性鸣等。 眼科:原发性青光眼、眼肉疲劳、下垂或痉挛等到。 妇产科:月经困难或失调、月经前紧张综合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妇女不适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不孕症、习惯性流产、想象性妊娠等。 小儿科:小儿哮喘、口吃、假性贫血、遗尿或遗粪症、周期性呕吐、夜谅症、握巾吸吮指癖等。 口腔科:鄂关节症、口腔炎、异味症、手术美容神经症等。 五、心身疾病的发病率 心身疾病实际上是医学临床各科颇为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内科。从日本按各科、各系统十五大类的心身疾病分类中,可见内科范围的心身疾病约占1/3。国内、外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心身疾病约占临床各科疾病总数的确25~35%。 美国克鲁泼观察发现,在一般临床实践中,约有50%的求医者,其症状纯粹是心因性的和功能性的,或伴有大量心因性因素。在现代美国要求就诊的病人中,约有60%属于那些声称有躯体不适,但检查又无躯体品质性病变的患者。相当日本学者提出的“不适综合征”。这些病人一般具有某些情绪障碍,常伴有不良心理—社会因素,采用心身综合治疗有良好效果。因此,心身相关的心身疾病问题是临床各科存在的重要现实问题,不再是精神科专科医师研究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 日本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对福岗市近郊门诊病人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随机地每天选题 3 位病员,共80例男女各半,医师们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调查分析,慎重地作出了心身医学诊断,发现这80例内科门诊病人中,患心身疾病者21例(26.3%),可疑患心身疾病者7人占8.8%,神经症者2人,占据2.25%,焦虑状态者7人,占8.8%,合计心身疾病和神经症病例占内科门诊患者的46.15%。心身疾病和可疑为心身疾病者合计35.1%。 东京医科大学岩波副教授调查了该大学附属医院小儿科,发现小儿科中心身疾病患者占领30%。东北大学妇产科长谷川讲师调查该科后发现,25%的病人是心身疾病患者。 1983年11月,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全国第三届医学心理学年会,会上了发表了心身医学论文43篇,反映近一二年来国内临床各科医务人员和心理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不少有参考价值的心身疾病发病率的实际调查资料。徐俊冕等对上海中山医院内科、心血管科、肺科、妇科和华山医院内分泌科、皮ᄂ祀等临床各科门诊1101例患者,按以下三条诊断标准进行分析: (1) 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的发生或恶化; (2) 躯体症状为明确的器质性性质或已明确的病理生理性质; (3) 非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科疾病。 结果发现,1108例门诊病人中,有368例是心身疾病,占32.2%。其中在不同科室的病例分布比例是:一般科占30.8%,心血管专科占60.3%,肺科占55.6%,内分泌科占75.4%,妇科占30.2%,皮肤科占26.6%。这些观察统计资料大体与日本报道的资料相似。 贺云香调查了吉林省通化地区3所医院的内科病房,1982年一年内收治的2137例资料,发现患心身疾病者439人,占住院病人总数的20%。同时作者对同一地区地委直属单位的老干部进行体格检查和心身医学分析,发现211人患心身疾病,占被检总人数484人的435%。这说明,体检中实际心身疾病的发现率远比门诊病人要高。而门诊病人又比住院病人发病率要高。 综合国内、外近期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各科(精神科除外)的心身疾病在25-35%左右。内科领域中心身疾病比例在322%~351%,大致为内科病人的1/3。但是真正需要进行心身医学临床诊治的却不足12%。 (六)心身疾病的临床表现 作为心身疾病必须具的明确的躯体疾病基础,而非神经症只有心理障碍而无阳性体征。亦不同于纯躯体疾病有体征无情绪障碍。故心身疾病必须同时存在精神症状和躯体征象。 躯体征象:例如冠心病、心绞痛、溃疡病疼痛出血,还相应有心肌缺血心电图、心功能体征,胃镜证实有溃汤病变。即使体诉不适亦有阳性体征和客观检查依据。 精神症状:主要存以忧郁、焦虑为中心的情绪障碍。一般分六种状态:焦虑状态、忧郁状态、疑病状态、癔症状态、强迫状态、失现实感状态。 心身疾病临床特点是发病后由于性格缺陷和情绪障碍的影响,产生身心交织作用,促使原发疾病症状加重、恶化和复杂化,常形成恶性循环,使躯体疾病久久难愈,而且出现多种繁复的断发症状,常有5类:1、紧张不安,对疾病担恐;2、自我注意和暗示、重病感、无力感、恐癌心理;3、心悸、心慌、气短、胸闷等,4、消化功能紊乱征象;5、求治心切,迫切希望得到各医好药帮助,以消除病痛。 (七)心身疾病的诊断 4 心身疾病临床诊断依据五条:一是一类精神躯体性疾患,是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的躯体疾病;二是具备明确不良心理社会因素、性格缺陷和情绪障碍三大基本临床特征;三是躯体与心理因素相互联系,互为因素,可形成恶性循环,常使原发躯体疾病恶化和复杂化,久久难愈;四是经过心理和躯体方面的身心综合防治措施,可获好转或缓解;五是必须排除神经症等心因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 心身疾病诊断方式和步骤不同与其他临床各科,必须作出心身两方面诊断。采用排除性诊断(又称“阴性诊断”),应用一切客观诊断技术(体格检查、病史收集、实验或特殊诊断技术)排除非心身疾病,是一种否定性诊断法,主要解决躯体疾病问题。采用“积极性诊断”(又称“阳性诊断”),应用心理或病理心理诊断技术(主要有精神检查、心理测定、心理生理学和精神负荷试验等),解决心理疾病和情绪障碍问题,进一步明确心身疾病,是一种特异性诊断手段。共同组成心身疾病诊断体系,使之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上。 心身疾病是身心相半边缘性疾病,故诊断格式和结论必须包括三部分:1、明确属于临床何科、何系统的心身疾病;2、属于何种心身疾病(指明具体疾病名称);3、何种情绪障碍(有助针对性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举例说明: 第一种内科领域心身疾病 第二种妇产科心向疾病 内科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 妇产科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 月经前紧张综合症 抑郁状态 焦虑状态 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和具体步骤 由上可见,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病史收集和诊断步骤比一般临床各科诊断方式显得较为繁复详细,容易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一定程度上对当前繁忙的临床工作者带来不便和困难。为了适应临床实际情况,更简便地完成病史记录和诊断结论,以下提出心身疾病专科门诊的简便实用的诊断程序和具体步骤: 1、 听取和收集患者的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个人生活史、既往史和家庭史)。 2、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3、 收集和分析个人与环境的精神应激资料。 4、 精神检查、心理测验、精神生理学检查。 5、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明确诊断结论。 6、 制订综合防治方案。 收集和分析精神应激史常放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之后,这一点与一般临床诊断步骤有所不同。目的在于通过接触病人,初步了解主、客观临床资料,以便有了印象后,能够更深一步发掘、收集和分析引致心身疾病的发病的心理症结,以免疏漏、误诊和出现先人为主的片面性。 八、心身疾病的防治 (一) 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心身健康 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表现了个体与个体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个体通过学习进入社会,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体的意识与行为,都要通过人际关系这一途径来实现。 人际关系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恋爱关系、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等,在社会上包括 5 工作中的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更大范围的概念有个人欲求与社会意志之间的关系,个人私念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公益之间关系等。要使自己能保持身心健康,就要力求达到个人对这些关系的顺应良好,建立社会协同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善于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或者使维持一种融洽的正常交流,就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有助于进取与发展。 要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生动和谐的状态,需要注意自我修养,注重人格的完善。为此,要认真研究自身行为的调节和“角色的变换”,努力加强“自我意识”与“知己知人”,正确对待挫折,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自身健康有重要意义。 整个人生恰似一场威武雄壮而又歌又泣的大型戏剧。人类社会世代绵延,这伟大戏剧的演出从一个高峰扒进另一个高峰,一个人在变化着的社会情境中,往往要经常变换自己的角色,按照特定的不同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可能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而回到家里从事某些劳动时,要听从妻子的指挥。有人在工作单位里处于整体系统的地位,只要当好勤于守职的“群众一员”就行了,而回到家中,子女却要求他对一些“重大政策”“拿出主意”,要他承担起“指挥员”与“师长”的责任。一位大学教授在课堂上是学术权威,受到学生的崇敬,而坐上公共汽车则变成了一位普通乘客,要尊重司机和售票员的工作,遵从购买车票和被检查的制度,如果不注意演出场景或社会情境的经常变换,相应地进行角度变换,对自身的行为加以必要的调整,表现为适应能力不佳,就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甚至引起心身疾病。此外,人在社会舞台上常常又是观众又是演员,作为演员需要多加谨慎小心,作为观众,则可轻松自在。一个人在角色变换的过程中,其表现的方式是否灵活巧妙,是否恰到好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意识能力的大小,即看他是否具有比较强的“明人知己”的能力。 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于具有自我意识,做到明人知己。 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是指人能认识自己,即可以“自知”;并且能够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能够认识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人, 即可以“明人”。进而可以按照这种认识,自觉调整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动机与情绪。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由于缺乏正常的教育训练,或者由于蒙受了某些不良的思想影响,甚至在早期生活中遭受过精神上的挫伤,或者是有过非常的生活经历,而未得到必要的矫正,因而,在处理个体与社会关系时,不能恰当地使两者利益协调起来,陷入一种矛盾冲突与困忧之中。当这种冲突得到正确的疏导和沟通时,或者说当自我意识的控制和调节能力薄弱时,往往会滑向两个异常方向。 一种可能是侵犯了社会需要,违背了社会规范,严重的可以违法犯罪,受到社会的惩罚。另一种则可能出现精神上的困扰,影响心身健康。 (二)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对心身健康极为重要,缺乏自知之明,不能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外,不能正确地遵从社会的需要和集体的意志,不能正确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膨胀,自我放任,就会在他人面前失去尊重,在社会中到处碰壁。 这种缺乏自我意识能力而遭致的困难处境,也就成为一种紧张刺激。对于人体健康不利。不少心因性的躯体疾病及许多心理障碍,往往与自我意识薄弱有一定关联。此外,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弱点,最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
|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7-16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