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405032 于 2013-9-5 23:19 编辑
当前,农村卫生事业在新农合全面实施以来,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卫生院对卫生室的工作不满意,甚至始终认为卫生室低于卫生院一等,从而人员结构模式也是“低人一等”;卫生室对卫生院的管理同样满腹牢骚,认为卫生院把很多公共卫生“免费”让卫生室干,补助却被卫生院“侵吞”了。故而,这对基层卫生网上的“父子”,在全国范围保持着“观望”的态度,谁都没有鲜明的“奋斗”目标,严重影响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在我看来,卫生院和卫生室已经走向“合二为一”的时候了。
卫生院、卫生室的背景
卫生院已经从过去的区、乡两级卫生院合并到现在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一次“合二为一”的变革。卫生室从过去的小村卫生室合并成强村扩租后的大卫生室。这是当前卫生院和卫生室的基本状况。
撤区并乡之前的卫生院,即过去的区卫生院和公社医院,机构多、人员复杂,出现“三人卫生院”,甚至有“一人卫生院”。卫生室同样是大队防保员模式,主要承担一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院没有医院的色彩,卫生室没有医疗机构的模样,必然受伤的就是村民的健康。
然而,撤并后的卫生院走向规范化,卫生室走向村级医疗机构的模式时,各地放开的个体诊所等占据了农村医疗市场的一定额度,让好多卫生院举步维艰,卫生室勉强自力更生出一批人才。
后来,《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新农合的全面开展,各种公共卫生项目的增多,卫生院得到起死回生机会,反把卫生室推向“干活多、回报少”的境界。大多数卫生院在缺人的情况下,把卫生室有资质的人招进卫生院,这样导致卫生室这个“缺人”单位雪上加霜。还有卫生院是多人机构,卫生室是“个人机构”,卫生室的设置、审批权等在卫生院的掌控下,以及新农合规定卫生院可以报销住院,卫生室只能报销参合农民的自筹费用等,造成卫生院与卫生室之间矛盾增多,村民的健康在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下失去“方向”,有的地方乃至形成“伤风感冒跑镇上,大小疾病到协和”的不良诊病风气。
农村卫生的现状和未来 由于卫生院是一个“合并体”,他的人员结构多元化,有过去所谓的全民性质的,有集体性质的,有临聘性质的,甚至有“不明身份”的。在2004年,实行卫生院统一人员聘用机制后,用了一个新的名词统一了卫生院职工身份,那就是“编制范围内”。 这样,卫生院中诞生了属于编制范围、却没有行医资质人员。这就是部分乡村医生所说的,“卫生院中的人员不如卫生室”的那种现象。这些人员没有处方权,他们在卫生院的执业很尴尬。后来,国家出台一个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来“填补”他们的不足。这样,导致卫生院、卫生室之间的正常竞争机制失去活性,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成了卫生院的“保儿孙”考试,卫生室人员想进卫生院更难。 卫生院在新农合呵护下,业务逐年增多,人员也逐年增多,有的乡镇卫生院已经发展到近百人的综合医院。卫生室保持着“一人卫生室”模式的比较多,有的地方虽然实行了多人化规范卫生室,受各种诊疗限制和报销限制,他们看似美好,却举步维艰。 最主要的是卫生院与卫生室之间的这种特殊上下级关系,存在卫生室掌握在卫生院手中模式,最终导致卫生室有话不敢说。有的卫生院乘胜追击,让卫生室成为“干活继续多,收入继续少”的困境,最终造成卫生室难留人才。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推进,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通信等设施逐步完善和快捷、方便,百姓对医学知识的普及等,村民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公共卫生任务会逐渐增多和繁重,卫生院与卫生室之间将发生较大的“需求变化”。卫生院或许将向社区医院模式发展,卫生室或许将向公共卫生全方位服务。当前的卫生院、卫生室都将跟不上时代步伐。 卫生院、卫生室合并或许是条好路 在社会发展背景、百姓健康需求下,农村卫生事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卫生院这个农民身边最近的医院,必将承担着更多的诊疗服务。据估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将进入老龄化国家,慢性病防控将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诊疗任务,卫生院会越来越“忙”,需要人员必将“多元化”,这是当前很多卫生院还不及的地方。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农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乡村医生同样面临“换脸”时代。由于交通、通信等便捷,加上医疗机构设备等,村民面对疾病时,或许会从首选村医转变到首选卫生院。这样,卫生室必须变革,从诊疗疾病为主转向预防疾病为主,公共卫生将是卫生室的“重头戏”。 从这些情况来看,卫生院和卫生室合并或将是农村卫生事业的一条好路。卫生院大多数坐落在乡镇政府所在地,便于综合发展。可卫生院面临人才不足、人才混杂、诊疗不规范、诊疗与公卫鱼目混珠等不良现象。卫生室同样在诊病与防病之间找不到“方向”,很多卫生室是“一个人”的卫生室,难规范化发展和管理,而这个人(乡村医生)要在治病找钱和防病丢钱之间找准“点”,换给谁,都有点不好使。 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农村卫生事业状况下,卫生院、卫生室合并或许是一条好路。 卫生院、卫生室“二合一”的好处 卫生院与卫生室合并后,他们从“父子”关系变为“弟兄”关系,很多问题就摆在平等位置上,自然这种不规范的“上下级”关系就会得到大改观,不仅对双方好,主要是村民不再因为他们“神仙打架,身体遭殃”。 首先,合并会让人员整合。卫生院和卫生室人才不足是不争事实,他们一旦合并,就会让这些人才以乡(镇)为中心点整合起来。卫生室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卫生院编制范围。 其次,明朗诊疗与公卫职责。当卫生院、卫生室合并后,卫生院可以继续沿用卫生院名称,或者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则成为卫生院分院,或者门诊部之类。这样,在一个机构的主推下,具备医师资格的就可以专注从事诊疗服务,指导公共卫生发展。公共卫生人员专注从事公卫,不再与诊疗挂钩,这样可以避免乡村医生在诊病和防病之间的尴尬。 再次,容易让百姓认准医生。当前,农村医疗人才鱼目混珠现象明显,很多村民不能分清楚谁是医生。比如,公卫人员、卫生员、黑医等,从而导致农村成了滋生非法行医的土壤。合并后规范化发展,容易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卫生员要想成为医生,必须努力学习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否则就没有处方权,避免现在这种乡村医生成为没有医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尴尬。 最后,益于人才竞争机制建设。村里的卫生机构成了乡(镇)卫生机构,不具备医师资格的大中专医学毕业生,可顺利的以卫生员身份进入村里工作,参加公共卫生服务,边工作边学习,取得医师资格后,才开始从医。对于不能招进医学毕业生的村,可以沿用热爱公共卫生事业的人员,因为卫生员没有资格诊疗疾病,与村民之间不形成医疗关系,避免非法行医的尴尬。
解决“遗留”问题才能合并 当前,卫生室中的人员多元化,有的是干了一辈子的“赤脚医生”,为农村卫生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热血;有的是时续时断的乡村医生,这个卫生院院长来下课,那个卫生院院长来上台;有的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乡村医生,他们一会儿离开卫生室干其它工作,一会儿又回来干村医;有的是自我规范的乡村医生,比如大中专毕业生,坚持在卫生室工作等。 造成这种情况源自于卫生室没有规范的用人机制和福利待遇,纯粹由乡村医生“自由执业”。那么,一旦让卫生室合并到卫生院,成为规范的农村卫生机构,就得先把这些“问题”妥善解决。可采取“买断工龄”模式,或者一次性补助模式,让这部分卫生室曾经的主力军“统一化”。 然后,根据合并后的情况决定机构设置模式。遵循学历、职称、资质、工龄等优先模式选聘人才,全员实行合同制用人机制,给予所有人员“来去自由”的执业空间。法人资质实行竞争+认证+年限工作等模式选用,卫生员、医生、护士等全部实行合同工制度,这样利于所有人员的福利待遇和人才竞争机制建设。 合同工的最大好处就是“合同期内,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5险1金的缴纳;不在合同期内,个人自己承担。”这样,利于基层医务人员人才建设,更利于规范化管理。 在我看来,要让9亿农民的健康真正的得到保障,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质量得到保障才是首位。在乡村医疗这个“地盘”上,人员结构多元化、诊疗不规范、公卫与诊疗混为一谈等现象比较突出的当下,或许卫生院、卫生室合并是一剂“良方”。 |
共 8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8-26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