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一是技术水平低,二是消费高;医改就是在大力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的基础上,想方设法降低病人的就医支出。近年来从顶层到基层做了许多探讨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基药”零差价、药占比、临床路径等,也有将降低费用不超平均限度作为重要考核标,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然而现实中并非科学之举,其中单纯降低费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笔者在基层了解到,一些医疗主管部门将降低病人费用(个别还定出限度),为的是让新农合资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更多 的病人享受新农合;然而事与愿违,许多基层医院在考核指标内大做文章:乱检查、多治疗、少用药或不用药,让病人提前出院,或重新办理住院手续,或转院,尤其对危重疑难、消费大的病人推诿上转省市医院,这样做药占比、人均消费等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但由于基层推诿及省市病人增加,无形之中造成新的“看病难看病贵”,同时也因临床实践的减少和浅化,导致基层自身医疗水平停滞不前,为加重今后“看病难看病贵”埋下了伏笔。
在近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会上,著名学者陈怡提出,单纯降低费用会抑制医药创新研发,政府应重视平衡降费与创新关系。上世纪末,欧洲与日本采用单纯控费模式导致无法吸引创新发展,以致医药创新一时呈下降势态。他们的做法及结果给我们带来醒示:单纯降低医疗费用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反而会加重之。
医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与人类生命紧密相关。人类不能离开医学的佑护,医学离不开人类的大力配合与支持。因此,医改必需使二者并驾齐驱,既要让医疗不断进步发展为社会提供健康保障,又要使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在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对医疗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而不能机械地单靠在病人身上降低费用来实现医改目的,这样会使医疗停滞不前,“看病难”加重。
因此,如著名学者陈怡所说道理一样,在医改中政府要重视平衡降费与医疗发展需要,要找准降费的切入点,找到降费的科学出口,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卫生机制体制与支付办法,不要让单纯降低病人费用阻滞了医学创新发展,失去新农合职能。只有这样,医改才能达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目的。
(作者单位为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 苗兴朝 孟庆远 )
|
|
|
|
|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8-7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