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26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bj_xkj 于 2012-6-11 14:58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1 14: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目标]
1.  掌握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2.  熟悉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分类。

1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该病毒后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以后病毒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可再发,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域如条带状的水疱和神经痛,故称带状疱疹。
1.1  临床表现
皮疹沿一定的神经区域呈单侧性分布,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区最多见,后者可累及眼睛,影响视力,重者可引起失明。发生于耳的带状疱疹常伴有面瘫、耳鸣及耳聋等,称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
皮疹特点为在炎性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水疱簇之间皮肤正常,水疱中心呈轻度脐凹,皮疹多发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不典型者可仅为红斑或丘疹,重者可出现血疱或坏死。带状疱疹伴发全身散在水疱样疹者称为泛发性带状疱疹。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在皮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年龄越大、治疗越晚疼痛越明显。
1.2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及自觉症状,本病的诊断不难。但有部分病人疼痛先于皮疹出现,临床上应注意与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肋间神经痛、心肌梗死等鉴别。
1.3  治疗
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治疗以减轻疼痛、缩短病程、防止发生后遗神经痛为目的,以抗病毒、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1.3.1  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200㎎,5次/d口服,连用6~7 d,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例可静脉点滴,5㎎/(㎏.次),2次/d,连用6~7 d;或万乃洛韦(明竹新)300㎎,2次/d口服,连用7 d。
1.3.2  镇痛:可根据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镇痛药。
1.3.3  维生素类:为使神经损害复原,常用维生素B1、B12及维生素E。
1.3.4  皮质类固醇激素:此类药物的强抗炎作用可减轻疼痛和预防疱疹后神经痛,早期应用一般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对老年人尤为重要。用量为强地松30 ~40㎎/d,5~7 d后逐渐减量至停用。
1.3.5  外用药:局部可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或2%龙胆紫液。肿胀明显可用1/5 000呋喃西林湿敷,如继发感染可外用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
1.4  转诊指征
因眼部损害可影响视力,甚至可导致失明,因此带状疱疹累及眼睛者,应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2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疾病。HSV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HSVⅠ型感染常引起口唇部的单纯疱疹,Ⅱ型感染常引起生殖器疱疹,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2.1  临床表现
疱疹好发于颜面,尤其是口唇、口周及鼻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Ⅱ型感染常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典型损害为红斑基础上簇集分布的粟粒至豆粒大小的水疱,破后形成表浅糜烂面或结淡黄色痂,愈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本病易复发,皮疹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故又称复发性单纯疱疹。本病有自限性,可在1~2周后自愈。
2.2  治疗
2.2.1  局部治疗:局部可外用2%龙胆紫涂搽;如灼热或痛痒症状明显,可用3%硼酸液湿敷,阴部疱疹以湿敷为主,局部外用抗病毒制剂,如阿昔洛韦软膏或0.5%酞丁胺。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外用百多邦软膏。
2.2.2  全身治疗:尽可能除去或避免诱发因素。严重的病例需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200㎎,5次/d口服,连用7 d;或万乃洛韦(明竹新)300 ㎎,2次/d口服,连用7 d。
2.2.3   复发性单纯疱疹的预防和治疗
左旋咪唑50㎎,3次/d口服,连用3 d停4 d,连用4周;或阿昔洛韦200 ㎎,5次/d口服连用5 d后,改为200 ㎎,3次/d口服连用3个月。
3  疣
疣系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将疣分为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
3.1  寻常疣
俗称“刺瘊、千日瘊“等。
3.1.1  诊断要点
本病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手足部位为常见,发生于足跖者称为跖疣,发生于甲床者称为甲下疣。以儿童和青年人多见。皮损初起为小丘疹,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坚硬,可呈菜花状,颜色污黄或污褐色。发生于跖部的疣因受压,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角化性斑块,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跖疣及甲下疣可有触痛。
3.1.2  治疗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局部可外用5%氟脲嘧啶软膏;亦可用鸦胆子,将鸦胆子仁捣碎敷于皮损局部,外用胶布固定,24 h后取下,隔日换药一次,直至疣体全部脱落。注意健康皮肤的保护。
针灸治疗:于疣体根部围绕疣体向中心部以45°角进针,呈菊花状,中心部垂直进针一根,留置40min后除针,间隔10~15 d后可再次针灸治疗。
局部注射治疗:平阳霉素或5-氟脲嘧啶损害内注射,根据疣体大小决定每次注射量,总量不超过1 mL,1周后结痂,2~3周后脱痂。用于顽固性疣,尤其是甲周疣的治疗。
物理治疗:可选用激光或冷冻治疗。
3.2  扁平疣
本病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故又称青年扁平疣。
3.2.1  诊断要点
疣体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损害为皮色、淡褐色扁平丘疹,粟粒至豆粒大,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散在或群集分布。搔抓后可自体接种,沿抓痕呈串珠样排列。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轻度瘙痒。部分病例可自行消退,消退前明显瘙痒,皮疹可一过性增多,愈后不留痕迹。
3.2.2  治疗
局部治疗:1%-5%5-氟脲嘧啶霜外用,2次/d,用药期间尽量避光;3%酞丁胺软膏外用,3~4次/d;3%甲醛液外涂,2次/d;1%维甲酸霜外用,2次/d;木贼、香附、板蓝根、大青叶等量,水煎洗,2次/d。
全身治疗:左旋咪唑25~50㎎,3次/d,口服,连用3 d停11 d,6周为一疗程;
乌洛托品0.3~0.5,3次/d;或氧化镁0.5~1.0,3次/d,口服;斯奇康0.5 ㎎,隔日1次肌注,18次为一疗程。
3.3  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所致的皮肤病。常通过直接接触和污染的用具传染,可自体接种。
3.3.1  诊断要点
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女性,潜伏期约2~3周,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屈侧,亦可见于外阴及颜面。典型皮损为米粒大至豆粒大的平顶、半球形丘疹,灰白或珍珠色,中央有脐凹,散在分布,可从中挑出白色干酪样物质。症状不明显,部分病人有微痒。
3.3.2  防治
消毒皮肤后,用小镊子夹住疣体将之去除,涂2%碘酊压迫止血;3%三氯醋酸外涂或局部外用酞丁胺擦剂;注意隔离,防止传播,内衣和毛巾应充分消毒,勿共用搓澡巾。
课后测试
男性患者,65岁,左胸部针刺样疼痛,阵发性加重5 d,左侧背部红斑、水疱2 d,伴有轻度的全身不适。既往有冠心病史3年。问该病人的诊断是什么?鉴别诊断应注意除外那些疾病?治疗原则是什么?
测试答案
本病的诊断为带状疱疹。鉴别诊断应注意除外心肌梗死,应做心电图检查。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及预防继发感染。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2-6-11 14:58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