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 国内:风湿性 2. 发达国家:二尖瓣粘液样变性 | 1. 先天性,风湿性,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钙化 2. 先天性二叶瓣畸形为最常见的先天性主狭的病因。 | 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 主动脉瓣二瓣化、风心病、心内膜炎、退行性瓣叶钙化。退行性病变导致瓣叶钙化为慢性的最常见病因。 2. 根部病变:Marfan综合症,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合并主动脉环扩张,梅毒性主动脉炎,强直性脊柱炎,成骨不全,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主动脉夹层 |
| 1. 二狭→左房血进入左室困难→左房增大→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室血进入肺循环困难→右室增大→三尖瓣关闭不全→右房增大 2. 二狭不会出现左心室肥大。 | 二闭→左室血从瓣口返流到左房→左房扩大→左室扩大→左心衰→右心衰 | 主狭→左室射血减少→ 左室扩大→体循环血减少→冠脉缺血(心绞痛)→脑缺血(晕厥)→肺淤血(呼吸困难) | 1. 主闭→主动脉血反流入左室→左室容量负荷增加→左室扩大→每博量加大收缩压升高,射向外周血减少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周围血管征 2. 主动脉血反流入左室→功能性二尖瓣狭窄→ Austin-Flint音→肺淤血 3. 射向外周血减少→冠脉缺血→心绞痛 |
| 1. 肺淤血至劳力性呼吸困难,首发,最常见 2. 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致大咯血 3. 肺静脉压升高至肺水肿 4. 肺泡壁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常为痰中带血 5. 早期左心衰后期右心衰 6. 压迫喉返神经至声嘶 | 1. 慢性早期无症状, 2. 晚期20年以上可出现左心衰症状 3. 急性可致肺水肿,引起右心衰 | 三主征: 1. 呼吸困难(劳力性,首发症状) 2. 心绞痛 3. 晕厥(运动或用力时) | 1. 心悸:与每博量有关 2. 心绞痛:舒张期低血压所至冠脉灌注减少 3. 充血性心衰:以左心衰症状为主 |
| 1. 心尖区舒张期、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2. 局限不传导 3. 房颤时,舒张晚期杂音消失 4. 二尖瓣弹性良好时可闻及开瓣音、S1亢进 5. P2亢进,严重时在肺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Graham-Steell杂音) 6. “颧红唇绀”叫二尖瓣面容 7. 心界扩大心腰膨出至梨形心 | 1. 心尖部粗糙的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2. 向左腋下左肩胛下传导 3. 部份伴有震颤. 4. S1减弱,P2亢进,可闻S3 5. 二尖瓣脱垂引起的二闭在心尖及其稍内侧可听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 1. 胸骨右缘第2或左缘第3肋间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2. 先增强后减弱 3. 可伴震颤 4. 吸入亚硝酸戊脂后杂音增强 5. 迟脉(只见于主狭) ↓ 动脉脉搏上升缓慢、细小而持续(细迟脉),在晚期,收缩压和脉压均下降。 | 1. 舒张期吹风样或泼水样递减型杂音 2. 坐位前倾时于胸骨左缘最明显形成功能性二狭后可闻及Austin-Flint杂音,吸入亚硝酸戊脂后杂音减弱 (二哥是大侠,奥不全知——二狭和主闭的鉴别) 3. 周围血管征包括: 点头征(De Musset征); 水冲脉或陷落脉; 股动脉枪击音(Traube征); 听诊器轻压股动脉闻及双期杂音(Duroziez征); 毛细血管搏动征。 |
| 1. 左房大至左支气管上抬 2. 左心缘变直有双房影, 3. 食管下段后移 4. 肺淤血,肺水肿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征象 | 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反流比值: 轻度反流 <20% 中度反流 20%~40% 重度反流 >40% 二尖瓣瓣叶脱垂入二尖瓣瓣环≥2mm | 主动脉瓣口面积同二尖瓣。 心导管测定平均压差<25mmHg 轻 25~50mmHg 中 >50mmHg 重 | 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最重要的方法 X线特征是:“摇椅式”搏动 |
二尖瓣口正常4~6cm 轻度狭窄 >1.5cm 中度狭窄 1.0~1.5cm 重度狭窄 <1.0cm | | 射速 <3m/s 轻度 3~4m/s 中度 >4m/s 重度 |
|
| 1. 房颤,二狭最常见(二房) 2. 血栓栓塞:主要为脑动脉血栓 3. 右心衰(常见致死原因) 4. 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 5. 肺部感染(常见) | 1. 3/4的慢性二闭可见房颤 2. 感染性心内膜炎比二狭常见 3. 体栓塞较少见 4. 心衰见急性早期和慢性晚期 5. 二尖瓣脱垂 | 1. 心率失常:10%可有房颤,还可见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2. 心脏性猝死,多见于有症状者 3. 心衰,胃肠出血 4. 感染性心内膜炎,体栓都少见 | 1. 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常见 2. 室性心律失常常见,心脏性猝死少见 3. 急性者可出现心衰,慢性晚期出现 |
| 1. 房颤:控制心室率,转复,抗凝 2. 肺水肿:避免使用扩动脉药和洋地黄,宜用扩静脉药如硝酸异山梨脂类 3. 二尖瓣瓣膜置换术,优先考虑。 | | 1. 伴高血压者慎用降压药,以防导致致命性低血压 2. 出现心绞痛、低心排出量、或心衰并发症时,要尽快手术 3. 不能手术者可强心剂、利尿剂暂时改善症状,慎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心绞痛。 4. 禁用扩血管剂,特别是ACEI 5. 一旦出现主狭症状或脉压差>50mmHg应尽快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 6. 主动脉球囊瓣膜成形术仅用于有进行性心衰,不能承受手术,或暂时改善症状已完成择期性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 | 1. 急性: 1) 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为根本措施 2) 药物治疗:静滴硝普钠,降低前后负荷,改善肺淤血,减少反流量,增加排血量。也可酌情选用强心利尿和正性肌力药。β阻滞剂慎用,会抑制代偿性的心动过速 2. 慢性 1) 首选瓣膜置换术 2) 无症状的轻中度给于内科治疗:去病因,限重体力活,控制感染,扩张血管剂量(扩张小动脉) |
| | |
| 左室或双室扩大;以左室扩大为主 心肌收缩功能减退; 伴或不伴心衰 | 左室或右室肥厚; 伴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容易晕厥 左室流出道可有或无梗阻 |
| | |
| 病毒性心肌炎为主要病因:特发性、家族遗传性、围生期、酒精中毒、抗癌药物等。 | 常有明显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儿茶酚胺代谢异常、高血压等 |
| | |
| | 心脏轻度增大,能闻及S4,; 流出道有梗阻的患者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
| 房颤、传导阻滞等,ST-T段改变。病理性Q波少见。 | 左室肥大、ST-T改变; 病理性Q波多见,在I、aVL或Ⅱ、Ⅲ、aVF、V5、V4上出现,有时在V1可见R波增高,R/S增大。 记忆:②病Q测下4、5;倒T波高R波。 |
| | |
| 1、大、二薄、三弱、四小” (心腔大、室间隔和室壁薄、室壁搏动弱、二尖瓣口开放幅度小)。 2、钻石双峰样。 | ④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 ⑤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运动(SAM) |
| 无特效治疗; β-阻滞剂、洋地黄(慎用)、利尿剂、ACEI。 | |
补充: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2-6-12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