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包括血崩和经崩,两证候原因相同,而症状不一。崩是突然下血如冲,漏是淋沥不断,但崩和漏,也可互相
转化,如崩势稍缓,也能转为漏,若久漏不止,亦能转而为崩,崩、比漏较为严重。分心脾两虚、阴虚阳亢、气虚
、血热四种。
一.心脾两虚
病因:因烦劳太甚,或思虑过度,以致心脾受伤,心主血。脾统血,心脾两虚不能主宰统摄之司,导致气不摄
血,血不归经。
症状:面浮色白,头晕眼花,心慌气短,四肢肿胀,经色淡红,舌质淡、边有齿痕,脉象经弱。
治法:补心脾,固冲任。
方剂:归脾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0G 茯苓12G 甘草6G 枣仁12G 龙眼肉12G 莲肉12G 阿胶
12G(烊化,分早晚两次冲服)。
方解:党参、黄芪补气,白术、茯苓健脾,甘草和中,枣仁、龙眼、莲肉益心脾,阿胶养血止血。
按语:此为心脾两虚,故用补心脾、固冲任之法,使心脾强则统摄可以复常,血亦可归经。
附注: 如病情严重,党参改为人参6G。
二.阴虚阳亢
病因:由于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于是阳动搏阴,阴络受伤,血从内溢。
症状:火升面赤,头晕耳鸣,心烦自汗,咽干口燥,腰腿酸痛,经色深红,舌中光剥,脉象细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剂:六味地黄汤加减 干地黄15G 茯苓12G 山药12G 丹皮9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生龟板15G 女
贞子10G 旱莲草10G 阿胶12G(烊化,早晚两次和药冲服) 麦冬10G。
方解:地黄养阴凉血,茯苓益心脾,山药补脾肾,丹皮清血热,龙骨、牡蛎育阴潜阳,龟板养阴补肾,旱莲、
女贞养阴清热,阿胶养血止血,麦冬滋阴。
按语:此证是阴虚阳亢,以育阴潜阳为主,清热凉血为辅,使阴气渐复,阳得潜藏,血亦不致妄行。
三.气虚
病因:因过劳伤气,气从下陷,以致气虚而不能摄血。
症状:面色皓浮,畏寒神倦,下腹胀坠,大便不实,经色稀淡,舌苔薄白,脉象沉软。
治法:补气升阳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0G 升麻3G 柴胡5G 陈皮6G 甘草6G 姜炭6G 大枣6
枚 赤石脂15G。
方解:党参、黄芪补气,白术健脾,升麻、柴胡升阳,陈皮、甘草调气和中,姜炭温阳止血,大枣补益心脾,
重涩固下。
按语:此证气虚下陷,故以补中气,升清阳之法,中气振作,自无下陷之患,血可归经。
附注:如气虚甚,去党参用人参6—10G。
四.血热
病因:由于营分积热,扰动血海,血海不宁,血乃下流而不止。
症状:面发热疹,口渴频饮,唇燥而裂,大便干结,经色紫红量多,舌苔深黄有剌,脉象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
方剂:玉女煎加减 生石膏30G 鲜生地30G 知母10G 麦冬9G 天花粉12G 丹皮9G 银花12G 茅根30G。
方解:以生石膏泻火,生地清热凉血,知母、花粉清热润燥,麦冬养阴,丹皮清血中伏火,银花、茅根清血热
。
按语:此证是因为血热妄行,应以泻火凉血为主,使火降热清,血则不致妄行,用麦冬养阴,因热甚至则伤阴
之故。
附注:但必须根据不同症状,酌加上辅助止血药,如气血两虚,加血余炭10G,陈棕炭10G;如气虚,加升麻炭
6G,乌梅炭6G,如阴虚,加侧柏炭12G,瓦松10G,如阳虚,加艾叶炭6G,姜炭5G,如血热,加地榆炭12G,槐花炭9G
,如血瘀,加茜草炭6G,蒲黄炭6G,如气郁,加藕节炭15G,莲房炭15G。
以上诸证,如出血过多,或淋沥不断,都须加三七粉3G冲服,如兼有腹痛,改用云南白药3G,一日分三次服。
|
|
|
|
|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11-26 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