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698

十二经络穴位歌诀

甘肃王吉庆 于 2013-12-30 13:51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0 13: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二经络穴位歌诀
1.--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与肺系,从肺系出来,外行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沿,
经过寸口,止于拇指挠侧端,分支从腕后分出,至于是指挠侧端。)

  起于中府终于少商,计11穴,左右共22穴。
  (1)中府:其部位在锁骨外端下方,云门穴直下1寸许,距任脉6寸处。
  (2)云门:其部位在销骨外端下方凹陷处,距任脉6寸处。
  (3)天府:其部位在上臂内侧,腋前纹头下3寸,当肱二头肌桡侧。
  (4)侠白:其部位在上臂内侧,天府穴下1寸,尺泽穴上5寸,当肱二头肌桡侧。
  (5)尺泽:其部位在微屈肘抑掌,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
  (6)孔最:其部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在太渊与尺泽的连线上,太渊直上7寸凹陷中。
  (7)列缺:其部位在桡骨茎突的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8)经渠:其部位在腕横纹上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处。
  (9)太渊:其部位在掌后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处。
  (10)鱼际:其部位在第一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
  (11)少商:其部位在拇指桡侧指甲角后1分处。

  2.---手阳明大肠经
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1.循行路线: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桡侧末端的商阳穴,沿着食指的桡侧缘,向上经过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伸
  拇长肌腱和伸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外侧的曲池穴,再沿上臂外侧前缘,至肩部
  的肩髃穴,沿肩峰前沿,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复折行向前下方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腑,向下
  通过横膈,归属于大肠。
  其支脉,由锁骨上窝上行颈部,贯穿面颊,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中脉向左,
上行至鼻翼两旁之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连续。

  
  2.穴位:起于商阳终于迎香,计20穴,左右共40穴。
  (1)商阳:其部位在食指桡侧指甲鱼后约1分处。
  (2)二间:其部位在食指掌指关节前桡侧赤白肉际处。
  (3)三间:其部位在食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赤白肉际凹陷处。
  (4)合谷:其部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之中点。
  (5)阳溪:其部位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在伸拇长、短肌腱之间凹陷中。
  (6)偏历:其部位在阳溪穴上3寸,桡骨外侧凹陷中。
  (7)温溜:其部位在阳溪穴上5寸,桡骨外侧凹陷中。
  (8)下廉:其部位在曲池穴下4寸处。
  (9)上廉:其部位在曲池穴下3寸处。
  (10)手三里:其部位在曲池穴下2寸处。
  (11)曲池:其部位在屈肘横纹头外端凹陷处,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
  (12)肘髎:其部位在屈肘时曲池穴斜向上外约1寸,当肱骨内侧缘处。
  (13)手五里:其部位在曲池穴上3寸,当曲池穴与肩髁穴的连线上。
  (14)臂臑:其部位在曲池穴上7寸,当三角肌下端的上方。
  (15)肩髃:其部位在三角肌上部的中央,肩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16)巨骨:其部位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17)天鼎:其部位在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之中点,当胸锁乳突肌后缘。
  (18)扶突:其部位在颈侧部结喉旁3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19)禾髎:其部位在鼻翼直下,与人中相平。
  (20)迎香:其部位在鼻翼旁5分,禾髎穴上1寸,当鼻唇沟中。

---足阳明胃经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终。

  1.循行路线: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之迎香穴,夹鼻上行到鼻根部,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脉交会于睛明穴,向下沿
  着鼻柱的外侧,进入上齿中,回出环绕上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任脉经的承浆穴,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
  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穴,上行到耳前,经过鬓发边际,至前额上部。
  其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过人迎穴,沿喉咙,进入锁骨上窝的缺盆穴,向下通过横膈,归属于胃,联络脾脏。
  其直行的支脉,由缺盆穴向下,经过乳头,夹脐旁,进入腹股沟中央的气冲处。
  其腹内又一支脉,起于胃的下口幽门部位,向下沿腹腔内,到腹股沟中央的气冲处与主干相会合,由由此下
  行至髀关穴,直抵伏兔部,通过膝部的犊鼻穴,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到达足第二趾外侧端的厉兑穴。
  另有一条支脉,从膝下3寸处之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足中趾外侧。
  其又一条支脉,从足跗上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连续。
  2.穴位:
  起于承泣终于厉兑,计45穴,左右共90穴。
  (1)承泣:其部位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正中。
  (2)四白:其部位在承泣穴直下方,当眶下孔凹陷处。
  (3)巨髎:其部位在四白穴直下方,与鼻翼之下缘平齐。
  (4)地仓:其部位在巨髎直下方,口角外侧。
  (5)大迎:其部位在颊车穴前5分,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处。
  (6)头维:其部位在督脉旁开4.5寸,额角发际上5分处。
  (7)下关:闭口时,其部位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8)颊车:其部位在下颌角的前上方一横指,上下齿咬紧时,咬肌隆起处。
  (9)人迎:其部位在平结喉旁,当颈总动脉处,胸锁乳突肌前缘。
  (10)水突:其部位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之中点。
  (11)气舍:其部位在人迎穴直下,当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12)缺盆:其部位在任脉旁开4寸,当锁骨上窝之中点。
  (13)气户:其部位在锁骨中点下缘,乳中线上。
  (14)库房:其部位在乳中线上,第一肋间隙上。
  (15)屋翳:其部位在乳中线上,第二肋间隙上。
  (16)膺窗:其部位在乳中线上,第三肋间隙上。
  (17)乳中:其部位在乳头中央,乳中线上第四肋间隙上。
  (18)乳根:其部位在乳中穴直下一肋间处。
  (19)不容:其部位在脐上6寸,巨阙穴旁开2寸处。
  (20)承满:其部位在脐上5寸,上脘穴旁开2寸处。
  (21)梁门:其部位在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处。
  (22)关门:其部位在脐上3寸,建里穴旁开2寸处。
  (23)太乙:其部位在脐上2寸,下脘穴旁开2寸处。
  (24)滑肉门:其部位在脐上1寸,水分穴旁开2寸处。
  (25)天枢:其部位在脐中旁开2寸处。
  (26)外陵:其部位在脐下1寸,阴交穴旁开2寸处。
  (27)大巨:其部位在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处。
  (28)水道:其部位在脐下3寸,关元穴旁开2寸处。
  (29)归来:其部位在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
  (30)气冲:其部位在脐下5寸,曲骨穴旁开2寸,当腹股沟上方,股动脉内侧。
  (31)髀关:其部位在屈股、髂前上棘之下,平会阴处。
  (32)伏兔:其部位在髌骨外上缘直上6寸处。
  (33)阴市:其部位在髌骨外上缘直上3寸处。
  (34)梁丘:其部位在髌骨外上缘直上2寸处。
  (35)犊鼻:其部位在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处。
  (36)足三里:其部位在犊鼻穴下3寸,距胫同外侧约一横指处。
  (37)上巨虚:其部位在足三里穴下3寸处。
  (38)条口:其部位在上巨虚穴下2寸,当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的中点。
  (39)下巨虚:其部位在上巨虚穴下3寸,犊鼻穴下9寸处。
  (40)丰隆:其部位在外踝前上8寸,条口穴后方约一横指。
  (41)解溪:其部位在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之间,约5外踝高点相平处。
  (42)冲阳:其部位在解溪穴下方1.5寸,足背最高处,有动脉应手。
  (43)陷谷:其部位在第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44)内庭:其部位在足背第二、三趾缝间,趾跖关节前凹陷处。
  (45)厉兑:其部位在第二趾外侧,趾甲角后约1分处。
  
4.---足太阴脾经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候,
胸乡周容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1.循行路线: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侧端的隐白穴,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小腿内侧,
  沿胫骨内缘,交于足厥阴经之前,上行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归属于脾脏,联络胃,向上通
  过横膈,沿着食道的旁边,连系舌极,散布于舌下其支脉,再由胃分出,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
  与手少阴心经相连接。
  
  2.穴位:起于隐白终于大包,计21穴,左右共42穴。
  (1)隐白:其部位在足拇趾内侧,趾甲角后1分处。
  (2)大都:其部位在足大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3)大白:其部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处。
  (4)公孙:其部位在第一跖骨基底之前下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5)商丘:其部位在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6)三阴交:其部位在内踝高点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处。
  (7)漏谷:其部位在内踝高点直下6寸,当胫骨后缘处。
  (8)地机:其部位在膝膑骨下缘下5寸,胫骨后缘处。
  (9)阴陵泉:其部位在胫骨内踝下缘,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
  (10)血海:其部位在髌骨内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11)箕门:其部位在血海穴上6寸处。
  (12)冲门:其部位在耻骨联合上缘,曲骨穴旁开3.5寸,当股动脉外侧处。
  (13)府舍:其部位在冲门上7分,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14)腹结:其部位在府舍穴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15)大横:其部位在脐中旁开4寸,直对乳头处。
  (16)腹哀:其部位在大横穴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17)食窦:其部位在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第五肋间隙中。
  (18)天溪:其部位在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第四肋间隙。
  (19)胸乡:其部位在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第三肋间隙。
  (20)周荣:其部位在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第二肋间隙。
  (21)大包:其部位在腋窝下6寸,当腋中线上。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穴,少府少冲小指接。
手太阳小肠经
  1.循行路线:
  手少阴心经,起始于心脏,出属于“心系”,向下通过横膈,联络小汤。
  其支脉,从心系分出,夹食道而行,连于目系。
  其直行的支脉,从心系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之极泉穴,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肺经
  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着小指的桡侧,
  至末端之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接。


  2.穴位:起于极泉终于少冲,计9穴,左右共18穴。
  (1)极泉:其部位在腋窝正中,当腋动脉内侧。
  (2)青灵:其部位在少海穴上3寸,当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3)少海:其部位在屈肘,当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踝之间凹陷处。
  (4)灵道:其部位在尺侧腋屈肌腱之桡侧,腕横纹上1.5寸处。
  (5)通里:其部位在尺侧腋屈肌腱之桡侧,腕横纹1寸处。
  (6)阴郄:其部位在尺侧腋屈肌腱之桡侧,腕横纹5分处。
  (7)神门:其部位在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
  (8)少府:其部位在手掌内第四、第五掌骨之间,屈指握拳时,当小指指尖所点处。
  (9)少冲:其部位在小指桡侧,指甲角后1分许。
  3.主治病症:心痛,心悸,口渴,咽干,胸胁痛,盗汗,失眠,目黄,手心热,厥冷,上肢内侧后缘疼痛等。

6.---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1.循行路线:
  手太阳小肠经,起始于手小指尺侧端的少泽穴,沿手掌尺侧缘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后缘,
  到肘部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行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第七颈椎棘突
  下之大椎穴,再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腕,联络心脏,沿着食道下行,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归属于
  小肠。
  其上行的支脉,从锁骨上窝出来,沿着颈部,向上到达面颊部,至目外眦,转入耳中。
  另一条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行经过于目眶下缘之颧髎穴,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径
  相连接。
  2.穴位:起于少泽终于听宫,计19穴,左右共38穴。
  (1)少泽:其部位在小指尺侧,爪甲角后约1分处。
  (2)前谷:其部位在手掌尺侧缘,当第五掌指关节前赤白肉际处。
  (3)后溪:其部位在轻握拳,手掌尺侧缘,第五掌指关节后,掌横纹尺头。
  (4)腕骨:其部位在手掌尺侧,第五掌骨基底与三角骨间的凹陷处。
  (5)阳谷:其部位在腕关节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
  (6)养老:其部位在尺骨小头背面。取穴时屈肘,掌心对胸,当尺骨茎突之桡侧缝隙处。
  (7)支正:其部位在腕后5寸,在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
  (8)小海:其部位在屈肘,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
  (9)肩贞:其部位在肩关节后下方,当腋后皱襞上1寸处。
  (10)臑俞:其部位在肩贞直上,当肩胛冈下缘处。
  (11)天宗:其部位在肩胛冈下窝中,当冈下缘与肩胛外角间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上。
  (12)秉风:其部位在肩胛冈上窝的中点,当天宗直上处。
  (13)曲坦:其部位在冈上窝内侧凹陷处。
  (14)肩外俞:其部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15)肩中俞:其部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16)天窗:其部位在颈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当扶突穴后上方。
  (17)天容:其部位在下颌角后下方,当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18)颧髎:其部位在目外眦角直下,当颧骨下缘凹陷处。
  (19)听宫:其部位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时呈凹陷处。
  3.主治病症:耳聋,目黄,咽喉痛,颌部、颊部肿胀疼痛,少腹胀痛,尿频,肩臂外侧后缘疼痛。
  
7.---足太阳膀胱经
六十七穴足太阳,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一五上承光,
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
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
肝胆脾胃具挨次,三焦肾俞海大肠,
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
上次中下四髎穴,一空一空骶孔藏,
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脊背第二行,
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
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
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
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
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
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1.循行路线: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目内眦的睛明穴,上额,交会于头顶部之百会穴。其支脉,从头顶横行至耳上角。
  其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来左右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脊柱两旁,到达腰部,
  从脊旁肌肉深入体腔,联络肾脏,归属于膀胱。
  另一支脉,从腰分出,夹脊下行,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又一支脉,自项向下,从肩膊内左右分别下行,穿过肩胛内缘,沿脊侧下行至秩边穴,通过股骨大转子部,
  沿着大腿外的后面,与腰部下来的支脉在腘窝中相会合。
  
  2.穴位:起于睛明终于至阴,计67穴,左右共134穴。
  (1)睛明:闭目时,其部位在目内眦角上1分处。
  (2)赞竹:其部位在眉毛人侧端,当眶上切迹处。
  (3)眉冲:其部位在眉头直上入发际5分,当神庭与曲差之间。
  (4)曲差:其部位在神庭穴旁开1.5寸处。
  (5)五处:其部位在上星穴旁开1.5寸处。
  (6)承光:其部位在五处穴后1.5寸,督脉旁开1.5寸处。
  (7)通天:其部位在承光穴后1.5寸,督脉旁开1.5寸处。
  (8)络却:其部位在通天穴后1.5寸,督脉旁开1.5寸处。
  (9)玉枕:其部位在脑户穴旁开1.3寸处。
  (10)天柱:其部位在哑门穴旁开1.3寸,当项后入发际处。
  (11)大杼:其部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2)风门:其部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3)肺俞:其部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4)厥阴俞:其部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5)心俞:其部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6)督俞:其部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7)膈俞:其部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8)肝俞:其部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9)胆俞:其部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0)脾俞:其部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1)胃俞:其部位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2)三焦俞:其部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3)肾俞:其部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4)气海俞:其部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5)大肠俞:其部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6)关元俞:其部位在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7)小肠俞:其部位在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8)膀胱俞:其部位在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9)中膂俞:其部位在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30)白环俞:其部位在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31)上髎:其部位在第一骶后孔中。
  (32)次髎:其部位在第二骶后孔中。
  (33)中髎:其部位在第三骶后孔中。
  (34)下髎:其部位在第四骶后孔中。
  (35)会阳:其部位在尾骨下端两旁,背正中线旁开5分处。
  (36)承扶:其部位在臀下横纹正中处。
  (37)殷门:其部位在承扶穴下6寸处。
  (38)浮郄:其部位在委阳上1寸处。
  (39)委阳:其部位在委中外侧1寸处,当股二头肌腱内缘。
  (40)委中:其部位在腘窝横纹中央。
  (41)附分:其部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42)魄户:其部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43)膏肓俞:其部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44)神堂:其部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45)譩禧(yixi):其部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46)膈关:其部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47)魂门:其部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48)阳纲:其部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49)意舍:其部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50)胃仓:其部位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51)肓门:其部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52)志室:其部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53)胞肓:其部位在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54)秩边:其部位在胞肓穴直下方,约当骶管裂孔旁开3寸处。
  (55)合阳:其部位在委中穴直下2寸,当腓肠肌二头之间。
  (56)承筋:其部位在腓肠肌中央,约当合阳穴与承山穴连线之中点。
  (57)承筋:其部位在腓肠肌肌腹下方,委中穴与外踝尖之间凹陷处,约当委中穴下8寸处。
  (58)飞扬:其部位在昆仑穴直上7寸,腓骨后缘,当承山穴斜下外开约1寸处。
  (59)跗阳:其部位在昆仑穴直上3寸处。
  (60)昆仑:其部位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61)仆参:其部位在昆仑穴直下,跟骨下赤白肉际处。
  (62)申脉:其部位在足外踝下缘凹陷处。
  (63)金门:其部位在外踝前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处。
  (64)京骨:其部位在第五跖骨粗隆下缘,赤白肉际处。
  (65)束骨:其部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下缘,赤白肉际处。
  (66)通谷:其部位在第五趾跖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67)至阴:其部位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后1分许。
  3.主治病症:
  小便不利,遗尿,尿浊,尿血,头痛,目痛,迎风流泪,鼻塞流涕,鼻衄,目黄、疟疾,痔疾,癫狂,
  胎位不正,颈、背、腰、骶、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运动不灵等。
  
8.---足少阴肾经
少阴经穴二十七,涌泉然谷与太溪,
大钟水泉与照海,复溜交信筑宾派,
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至膝求,
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一寸取,
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1.循行路线:
  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足小趾下端,斜行走向足心部之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沿着内踝的后边,进入
  足跟中,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至腘窝之内侧,上股内侧后缘,通向脊柱里面,归属于肾脏,联络膀胱。
  其直行的脉,从肾脏上行,通过肝脏和横膈,进入肺部,沿着喉咙,夹于舌根部。
  其支脉,由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连接。
  2.穴位:
  起于涌泉终于俞府,计27穴,左右共54穴。
  (1)涌泉:其部位在足心,大约与足底(去趾)前1/3与中1/3交点处。
  (2)然谷:其部位在足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3)太溪:其部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对内踝高点。
  (4)大钟:其部位在内踝后下方,跟腱内侧缘凹陷中。
  (5)水泉:其部位在太溪穴直下1寸处。
  (6)照海:其部位在内踝下1寸处。
  (7)复溜:其部位在太溪穴直上2寸处,当跟腱之前缘。
  (8)交信:其部位在胫骨内侧缘的后方,当复溜穴前5分处。
  (9)筑宾:其部位在太溪穴上5寸,当腓肠肌内下方。
  (10)阴谷:其部位在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11)横骨:其部位在曲骨穴旁开5分处。
  (12)大赫:其部位在中极穴旁开5分处。
  (13)气穴:其部位在关元穴旁开5分处。
  (14)四满:其部位在石门穴旁开5分处。
  (15)中注:其部位在阴交穴旁开5分处。
  (16)肓俞:其部位在脐中穴旁开5分处。
  (17)商曲:其部位在下脘穴旁开5分处。
  (18)石关:其部位在建里穴旁开5分处。
  (19)阴都:其部位在中脘穴旁开5分处。
  (20)通谷(腹):其部位在上脘穴旁开5分处。
  (21)幽门:其部位在巨厥穴旁开5分处。
  (22)步廊:其部位在中庭穴旁开2寸,第五肋间处。
  (23)神封:其部位在膻中穴旁开2寸,第四肋间处。
  (24)灵墟:其部位在玉堂穴旁开2寸,第三肋间处。
  (25)神藏:其部位在紫宫穴旁开2寸,第二肋间处。
  (26)彧中:其部位在华盖穴旁开2寸,第一肋间处。
  (27)俞府:其部位在璇玑穴旁开2寸,锁骨端下缘凹陷处。
  3.主治病症:遗精,阳痿,遗尿,月经不调,咳嗽,气喘,咯血,黄疸,嗜睡,面色发黑,惊恐,
  烦心,心痛,饥不欲食,腹泻,头昏目眩,口舌干燥,咽喉肿痛,水肿,足心发热,腰脊酸痛,
  下肢无力,厥冷等。
  
9.---手厥阴心包经
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寻。
  
  1.循行路线:
  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由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支脉,从胸中分出,经胸部,出于胁,下行至腋下3寸处,上行抵腋窝,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经和
  手少阴经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沿前臂掌侧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手掌中,经中指到指
  端之中冲穴。
  又一支脉,从掌中劳宫穴分出,沿无名指尺侧面到达指端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连接。
  2.穴位:起于天池终于中冲,计9穴,左右共18穴。
  (1)天池:其部位在乳头外侧旁开1寸,当第四肋间处。
  (2)天泉:其部位在腋纹头下2寸,当肱二头肌的二头之间。
  (3)曲泽:其部位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4)郄门:其部位在腕横纹上5寸,当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5)间使:其部位在腕横纹上3寸,当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6)内关:其部位在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7)大陵:其部位在腕横纹正中凹陷处,当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8)劳宫:其部位在第二、三掌骨之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
  (9)中冲:其部位在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当指甲前约1分处。
  3.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面赤,目黄,腋下肿,手心热,上肢拘急、酸痛。
  
10.---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经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间,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烁,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瘛脉青,颅息角孙耳门当,
和髎耳前发际边,丝竹空在眉外藏。
  1.循行路线: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尺侧端之关冲穴,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手背到腕部,上行尺骨和
  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着上臂外侧,向上到达肩部,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
  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依次归属于上、中、下三焦。
  其支脉,从胸中膻中部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上行到颈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角,然后屈向下到
  达面颊部,直至目眶下。
  另一条支脉,由耳后之翳风穴进入耳中,复出走向耳前,与前脉相交叉于面颊部,至目外眦之丝竹空穴,
  与足少阳胆经相连接。
  
  1.循行路线: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尺侧端之关冲穴,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手背到腕部,上行尺骨和
  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着上臂外侧,向上到达肩部,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
  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依次归属于上、中、下三焦。
  其支脉,从胸中膻中部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上行到颈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角,然后屈向下到
  达面颊部,直至目眶下。
  另一条支脉,由耳后之翳风穴进入耳中,复出走向耳前,与前脉相交叉于面颊部,至目外眦之丝竹空穴,
  与足少阳胆经相连接。
  2.穴位:起于关冲终于丝竹穴,计23穴,左右共46穴。
  (1)关冲:其部位在无名指尺侧端,指甲角后1分处。
  (2)液门:其部位在手背第四、五指缝间,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3)中渚:其部位在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4)阳池:其部位在尺腕关节部,当指总伸肌腱之尺侧凹陷处。
  (5)外关:其部位在阳池穴上2寸,当尺桡骨之间。
  (6)支沟:其部位在阳池穴上3寸,当尺桡骨之间。
  (7)会宗:其部位在支沟穴尺侧旁开一横指处,当尺骨之桡侧缘。
  (8)三阳络:其部位在阳池穴上四寸,当尺桡骨之间。
  (9)四渎:其部位在肘尖下方5寸,当尺桡骨之间。
  (10)天井:其部位在尺骨鹰嘴上方1寸凹陷处。
  (11)清冷渊:其部位在天井穴上1寸处。
  (12)消泺:其部位在清冷渊穴与臑会穴连线之中点。
  (13)臑会:其部位在肩髎穴直下3寸,当三角肌之后缘。
  (14)肩髎:其部位在肩峰突起后端之下方凹陷处,当肩髃穴后约1寸处。
  (15)天髎:其部位在肩井穴与曲垣穴连线之中点,当肩胛骨上角处。
  (16)天牖:其部位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天容与天柱之间。
  (17)翳风:其部位在耳垂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凹陷中。
  (18)瘈脉:其部位在乳突之中央,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交界处。
  (19)颅息:其部位在耳后,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中、上1/3交界处。
  (20)角孙:其部位在耳尖正上方,颞颥部入发际处。
  (21)耳门:其部位在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张口呈现凹陷处。
  (22)和髎:其部位在耳门穴前上方,鬓角后缘,当颞浅动脉处。
  (23)丝竹空:其部位在眉毛外端凹陷处。
  3.主治病症:
  耳聋,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颊肿,耳后,肩,臂,肘外侧痛,无名指不能运用,自汗,盗汗,遗尿,水肿等。
11.---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起瞳子髎,四十四穴君记牢,
听会上关頷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分,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交,
阳白临泣目窗开,正营承灵脑空怀,
风池肩井与渊腋,辄筋日月京门结,
带脉五枢维道连,居髎环跳风市间,
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宜,
阳辅悬钟丘墟外,临泣地五会侠溪,
四趾外端足窍阴,胆经经穴仔细扪。
  
  1.循行路线:
  足少阳胆经,起始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向上到达额角部之颔厌穴,下行至耳后风池穴,沿着头颈,行走于
  手少阳经之前面,到肩上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左右相交,退回来,向前进入锁骨上窝。
  其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来走在耳前,至目外眦之后方。
  其另一条支脉,从目外眦分出,下行到大迎穴,折行与手少阳经会后,一起到达目眶下部,下经下颌角部
  之颊车穴,至颈部与前入锁骨上窝之脉相会合,复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归属于胆,沿着胁
  肋的里边,出于腹股沟中央的气冲穴,绕过外阴部毛际,横入股骨大转子部。
  其直行的脉,从锁骨上窝部,向下行于腋窝下,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与前进入股骨大转子部的脉相会
  合,再下行于股外侧,出于膝部外侧之阳关穴,下经腓骨的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端,浅出外踝前下方,沿
  足跗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之窍阴穴。
  其又一条支脉,由足跗部之足临泣穴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出足拇趾外侧端,回过来贯穿趾甲部分
  的丛毛,与足厥肝阴经相连接。
  2.穴位:起于瞳子髎终于窍阴,计44穴,左右共88穴。
  (1)瞳子髎:其部位在目外眦角外侧约5分处凹陷中。
  (2)听会:其部位在听宫穴直下,当耳屏间切迹前凹陷处,张口取之。
  (3)上关:其部位在耳前颧弓上缘,下关穴直上凹陷处。
  (4)颔厌:其部位在头维穴下后方约1寸,入发际处。
  (5)悬颅:其部位在头维穴与曲鬓穴之间,当沿鬓发弧形连线之中点。
  (6)悬厘:其部位在悬颅穴与曲鬓穴中点,鬓角之下际。
  (7)曲鬓:耳前上方鬓发内,约当角处孙穴前一横指处。
  (8)率谷:其部位在耳尖上方,入发际1.5寸处。
  (9)天冲:其部位在耳廓后上方,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约5分处。
  (10)浮白;其部位在天冲穴后下方约1寸处。
  (11)头窍阴:其部位在乳突后上方,浮白穴下约1寸处。
  (12)完骨:其部位在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13)本神:其部位在神庭穴旁开3寸处。
  (14)阳白:其部位在前额眉毛中央上1寸处,直对瞳孔。
  (15)临泣(头):其部位在阴白穴直上,入发际5分处。
  (16)目窗:其部位在头临泣穴直上1.5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连线上。
  (17)正营:其部位在目窗穴后1.5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连线上。
  (18)承灵:其部位在正营穴后1.5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连线上。
  (19)脑空:其部位在风池穴直上,与脑户相平处。
  (20)风池:其部位在枕骨粗隆直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
  (21)肩井:其部位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之中点。
  (22)渊腋:其部位在腋窝下3寸,当腋中线上。
  (23)辄筋:其部位在渊腋穴前1寸处。
  (24)日月:其部位在期门穴直下1.5寸处。
  (25)京门:其部位在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之下际。
  (26)带脉:其部位在第十一肋端直下,与脐相平处。
  (27)五杠:其部位在髂前上棘前方,带脉穴直下3寸,与关元穴相平。
  (28)维道:其部位在髂前上棘之前下方,五枢穴前下5分处。
  (29)居髎:其部位在侧卧,当髂前上棘与大转子最高处连线之中点。
  (30)环跳:其部位在侧卧屈股取穴,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31)风市:其部位在大腿外侧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处。
  (32)中渎:其部位在风市穴直下2寸处。
  (33)阳光(膝):其部位在阳陵泉穴上3寸,当膝外侧,筋骨之间。
  (34)阳陵泉:其部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35)阳交:其部位在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后缘。
  (36)外丘:其部位在外踝高点上7寸,腓骨前缘,阳交穴之前方。
  (37)光明:其部位在外踝高点上5寸,当腓骨前缘。
  (38)阳辅:其部位在外踝高点上4寸,当腓骨前缘。
  (39)悬钟:其部位在外踝高点上3寸凹陷中。
  (40)丘墟:其部位在外踝前下方凹陷处。
  (41)临泣(足):其部位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小趾伸肌腱之外侧。
  (42)地五会:其部位在足第四、五跖骨间,当小趾伸肌腱之内侧缘。
  (43)侠溪:其部位在第四、五趾缝间后5分,趾跖关节前。
  (44)足窍阴:其部位在第四趾外侧端,趾甲角后1分处。
  3.主治病症:
  口苦,寒热往来,胁痛,偏头痛,锁骨上窝肿痛,腋下痛,瘰疬,目外眦痛,目眩,面色灰暗,下肢外侧
  酸痛,足第四趾运动不灵。
12.---足厥阴肝经
一十四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寻,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急脉寻,章门仰望见期门。
  1.循行路线:
  足厥阴肝经,起始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边际之大敦穴,沿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之中封穴,向上
  沿胫骨内缘,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股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
  过阴部,到达小腹部,夹胃两旁,归属于肝脏,联络胆,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着喉咙的
  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再向上经过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部。
  其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里面。
  另一条支脉,再从肝脏分出,通过横膈,向上输注于肺脏,再与手太阴肺经相连接。
  2.穴位:起于大敦终于期门,计14穴,左右共28穴。
  (1)大敦:其部位在足大趾外侧端,趾甲角旁1分处。
  (2)行间:其部位在足第一、二趾缝间,趾蹼缘后5分处。
  (3)太冲:其部位在行间穴后约1.5寸,当足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4)中封:其部位在足内踝前1寸,当胫骨前肌肌腱之内侧凹陷处。
  (5)蠡沟:其部位在足内踝最高点直上5寸,胫骨内侧缘。
  (6)中都:其部位在蠡沟穴直上2寸处,胫骨内侧缘
  
  7)膝关:其部位在阴陵泉穴后方1寸处。
  (8)曲泉:其部位在屈膝,在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处。
  (9)阴包:其部位在股骨内踝直上4寸处。
  (10)足五里:其部位在气冲穴下3寸处。
  (11)阴廉:其部位在气冲穴下2寸处。
  (12)急脉:其部位在耻骨结节之下外侧,前正中线旁开2.5寸处。
  (13)章门:其部位在侧腹部,当第十一浮肋游离端前下缘。
  (14)期门:其部位在乳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乳头下两肋。
  3.主治病症:
  腰痛,疝气,胸满,腹泻,呕逆,肋胀痛,尿闭,遗尿,面色灰暗,咽干,妇女少腹痛,遗精等。
13.A---督脉
督脉行于背中央,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内完。
  
  1.循行路线:
  督脉,起始于小腹内,向下出会阴部,向后沿着脊柱里面上行,直达项后风府穴而进入脑内,并由
  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达头顶,经过前额下行至鼻柱下方。
  2.穴位:
  起于长强终于龈交,计28穴。
  (1)长强:其部位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中点。
  (2)腰俞:其部位在当骶管裂中。
  (3)阳关(腰):其部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
  (4)命门:其部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
  (5)悬枢:其部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
  (6)脊中:其部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7)中枢:其部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
  (8)筋缩:其部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
  (9)至阳:其部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
  (10)灵台:其部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
  (11)神道:其部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
  (12)身柱:其部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
  (13)陶道:其部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
  (14)大椎:其部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下。
  (15)哑门:其部位在项后入发际正中上5分凹陷处。
  (16)风府:其部位在项后正中入发际上1寸凹陷处。
  (17)脑户:其部位在风府穴上1.5寸,当枕外粗隆的上方。
  (18)强间:其部位在脑户穴上1.5寸,当风府穴与百会穴之中点。
  (19)后项:其部位在强间穴上1.5寸处。
  (20)百会:其部位在头部正中线与两侧耳廓尖联线交叉点,当后发际上7寸处。
  (21)前顶:其部位在百会穴前1.5寸处。
  (22)囟会:其部位在百会穴前3寸,当前发际后2寸处。
  (23)上星:其部位在前发际后1寸处。
  (24)神庭:其部位在前发际后5分处。
  (25)素髎:其部位在鼻头尖端正中。
  (26)人中:其部位在鼻柱下,人中沟中央近鼻处。
  (27)兑端:其部位在上唇尖端,当人中沟与口唇接连处。
  (28)齿交:其部位在上唇与上齿龈之间,当上唇系带中。
  3.主治病症:
  角弓反张,脊柱强痛,头重,眩晕,腹痛,不孕症,尿闭,遗尿,痔疾,小儿惊厥,咽干等。
14.A---任脉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上中极在,关门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1.循行路线:任脉,起始于小腹内,向下出于会阴部,再上至阴/毛部,而入腹内,沿腹部正中线,直达咽喉部,再经下唇内,不环绕口唇,通过面部,而进入目下。
  2.穴位:起于会阴终于承浆,计24穴。
  (1)会阴:其部位在会阴部正中,男子当阴/囊与肛/门之间,女子与肛/门与阴/唇后联合之间。
  (2)曲骨: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当耻骨联合之上方。
  (3)中极: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
  (4)关元: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5)石门: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2寸处。
  (6)气海: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
  (7)阴交: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寸处。
  (8)神阙:其部位在脐窝正中。
  (9)水分: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1寸处。
  (10)下脘: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2寸处。
  (11)建里: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3寸处。
  (12)中脘: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13)上脘: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
  (14)巨阙: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6寸,鸠尾穴下1寸处。
  (15)鸠尾:其部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7寸,约在剑突下5分处。
  (16)中庭:其部位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五肋间隙,当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
  (17)膻中:其部位在胸部正中线上,当两乳头中间,平第四肋间隙。
  (18)玉堂:其部位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隙,当胸骨体之中点。
  (19)紫宫:其部位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隙。
  (20)华盖:其部位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隙。
  (21)璇玑:其部位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突穴下1寸处。
  (22)天突:其部位在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
  (23)廉泉:其部位在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24)承浆:其部位在下颌正中线上,当颏唇沟中央凹陷处。
  3.主治病症:疝气,月经不调,带下,流产,不孕症,小腹肿块,遗尿,小便不利,遗精,阴中痒痛等。
  15.A---冲脉
  1.循行路线:
  冲脉,起始于小腹内,向下祟于会阴部,沿脊柱上行,经气冲部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从横骨穴沿腹部两侧夹脐上行,上达咽喉,环绕口唇。
  2.穴位:起于会阴终于幽门,计13穴,左右共25穴。
  (1)会阴:其部位在会阴部正中,男子当阴/囊与肛/门之间,女子当肛/门与阴/唇后联合之间。
  (2)气冲:其部位在脐下5寸,曲骨穴旁开2寸当腹股沟上方,股动脉内侧。

  (3)横骨:其部位在曲骨穴旁开5分处。
  (4)大赫:其部位在中极穴旁开5分处。
  (5)气穴:其部位在关元穴旁开5分处。
  (6)四海:其部位在石门穴旁开5分处。
  (7)中注:其部位在阴交穴旁开5分处。
  (8)肓俞:其部位在脐中穴旁开5分处。
  (9)商曲:其部位在上脘穴旁开5分处。
  (10)石关:其部位在建里穴旁开5分处。
  (11)阴部:其部位在中脘穴旁开5分处。
  (12)通谷(腹):其部位在上脘穴旁开5分处。
  (13)幽门:其部位在巨厥穴旁开5分处。
  3.主治病症:气上逆腹内拘急而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等。
16.A---带脉
  1.循行路线:带脉,起始于季肋部的下面,斜向下行至带脉穴,通过五枢穴与维道穴,横行绕身一周。
  2.穴位:起于带脉终于维道,计3穴,左右共6穴。
  (1)带脉:其部位在第十一肋端直下,与脐相平处。

  (2)五枢:其部位在髂前上棘前方,带脉穴直下3寸,与关元穴相平。
  (3)维道:其部位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穴下5分处。
  3.主治病症:腹部胀满、疼痛,腰软无力,带下,下肢萎软等。
17.A---阳脉
1.循行路线:
阳脉,起始于足跟外侧之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过腓骨后缘、大腿外侧、胁肋部,从腋缝后上肩胛外侧,到颈部上过口旁,进入目内眦睛明穴,与阳􀀀脉、手足太阳会合,再沿足太阳膀胱经上额,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风池部。
穴位:起于申脉终于风池,计12穴,左右共24穴。



  (1)申脉:其部位在足外踝下缘凹陷处。
  (2)仆参:其部位在昆仑穴直下,跟骨下赤白肉际处。
  (3)跗阳:其部位在昆仑穴直上3寸处。
  (4)居髎:其部位在侧卧,当髂前上棘与大转子最高处连线之中点。
  (5)臑俞:其部位在肩贞直上,当肩胛冈下缘处。
  (6)肩髃:其部位在三角肌上部的中央,肩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7)巨骨:其部位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8)地仓:其部位在巨骷直下方,口角外侧。
  (9)巨髎:其部位在四白穴直下方,与鼻翼之下缘平齐。
  (10)承泣:其部位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正中。
  (11)睛明:其部位在闭目,目内眦角上1分处。
  (12)风池:其部位在枕骨粗隆直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
  3.主治病症:腹部胀满、疼痛,腰软无力,带下,下肢萎软等。
18.A---阴脉穴
1.循行路线:阴脉,起始于内踝下之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经大腿内侧后缘,进入前阴部,再上沿腹胸的里面,到达锁骨上窝,上行出结喉旁,经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与阳􀀀脉、手足太阳相会合。
2.穴位:起于照海终于睛明,计3穴,左右共6穴。

  (1)照海:其部位在内踝下1寸处。
  (2)交信:其部位在胫骨内侧缘的后方,当复溜穴前5分处。
  (3)睛明:其部位在闭目,目内眦角上1分处。
  3.主治病症:嗜睡,癫痫,下肢外侧肌肉弛缓而内侧拘急等。

19.A----阳维脉
  1.循行路线:阳维脉,起始于足跟外侧之金门穴,向上出于外踝,经足少阳胆经之阳交穴,沿下肢外侧至髋部,循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过颈部、面颊部到达前额,再经头顶折向项后,与督脉相会合。
  2.穴位:起于金门终于哑门,计16穴,左右共30穴。
  (1)金门:其部位在外踝前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处。
  (2)阳交:其部位在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后缘。
  (3)臑俞:其部位在肩贞直上,当肩胛冈下缘处。

  (4)天髎:其部位在肩井穴与曲垣穴连线之中点,当肩胛骨上角处。
  (5)肩井:其部位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之中点。
  (6)头维:其部位在督脉旁开4.5寸,额角发际上5分。
  (7)本神:其部位在神庭穴旁开3寸处。
  (8)阳白:其部位在前额眉毛中央上1寸,直对瞳孔。
  (9)头临泣:其部位在阳白穴直上,入发际5分处。
  (10)目窗:其部位在头临泣穴直上1.5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连线上。
  (11)正营:其部位在目窗穴后1.5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连线上。
  (12)承灵:其部位在正营穴后1.5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连线上。
  (13)脑穴:其部位在风池穴直上,与脑户相平处。
  (14)风池:其部位在枕骨粗隆直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
  (15)风府:其部位在项后正中入发际上1寸凹陷处。
  (16)哑门:其部位在项后入发际正中上5分凹陷处。
  3.主治病症:恶寒发热等症。
20.A----阴维脉

  1.循行路线:阴维脉,起始于小腿内侧足少阴经之筑宾穴,沿下肢内侧上行到小腹部,与足太阴脾经相会后,通过胸胁部,到达咽喉至舌根,与任脉会合。
  2.穴位:起于筑宾终于廉泉,计8穴,左右共16穴。
  (1)筑宾:其部位在太溪穴上5寸,当腓肠肌内下方。
  (2)冲门:其部位在耻骨联合上缘,曲骨穴旁开3.5寸,当股动脉外侧。
  (3)府舍:其部位在冲门上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4)大横:其部位在脐中旁开4寸,直对乳头。
  (5)腹哀:其部位在大横穴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6)期门:其部位在乳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乳图4-20阴维脉循行路线和交会穴位示意图头下两肋。
  (7)天突:其部位在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
  (8)廉泉:其部位在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3.主治病症:心痛,胸腹痛,胃痛,精神不宁等。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12-30 19:50

发表于 2013-12-30 14: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
发表于 2013-12-30 17: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9: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学习,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