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百色讯(记者金秀梅 黄新跃 吕超晔 实习生 邓芸芸)在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新民村,有一对美名传扬的“夫妻村医”,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爱戴。他们就是村卫生室的李寒晓、黄美信夫妇。 现年32岁的黄美信,出生在田阳县百育镇最偏远的村之一的新民村。新民村是一个以壮族居民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然村,距离百育镇卫生院8公里,全村共有11个自然屯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52人,就医看病成为村民生活中的难事。 当时新民村及周边村屯交通闭塞,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从小生活在自然环境艰苦、文化观念落后的贫困山村,耳闻目睹乡亲们生病总是能拖则拖、能挺则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黄美信比别人更能体会农村缺医少药给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带来的痛苦。黄美信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用自己精湛的技术,让家乡父老看得起病、看得上病,解除百姓的痛苦。 1999年6月,黄美信和男友李寒晓同时从右江民族医学院毕业。李寒晓分配到了右江民族医学院工作,而黄美信则一心想奉献乡村、回村支医。 爱人的决定最初让李寒晓不理解,慢慢地,他被爱人的决心和毅力所感动,态度也渐渐由反对转向支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2001年5月19日,李寒晓放弃了在城市工作,与已经成为妻子的黄美信回到新民村,开始了夫妻村医的艰苦创业之路。在群众、家庭及亲戚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筹款3万多元,干起了村医工作,这一干就是11年。
夫妻俩在为患者诊病。 为了尽快掌握各种医疗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更好地为乡亲们看病服务,夫妻俩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专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经常参加县卫生局、县医院及其百育卫生院举办的各类医学讲座,凭着崇高的医德,熟练的医术,守护着全村和周边村屯群众的健康。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 创业初期,因为资金紧张,黄美信夫妻每次出诊都是步行或乘坐病人家属开来的手扶拖拉机,条件十分恶劣。看妻子那么操劳,李寒晓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他向亲戚借款购买了一部摩托车,以能够方便出诊。 在乡村出诊,特别是在夜间,交通不便,行医十分困难。2011年10月晚9点,患有晚期肝癌的新民村花茶屯2组村民韦仁见,突然呼吸衰竭,他家人马上联系黄美信。此时,黄美信刚救治完从一位心绞痛复发的村民,丈夫还在镇守村卫生室,家里年仅4岁小孩无人看管。疲惫的黄美信委托村官黄勇明帮忙看管小孩,咬咬牙,继续踏上夜间山区的行医道路之上。 2010年10月的一个夜晚,已是深夜1时许,劳累了一天的夫妻俩刚睡下不久,新民村10组行动不便的陆妈高烧不退,着急的家属来到卫生室。黄美信询问了基本病情后,二话没说就背起药箱,立即起程赶往5公里外的病人家,直到老人情况稳定后才回家,此时天已蒙蒙亮。半夜出诊对于黄美信来说早已习惯了,虽然很辛苦,但看到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她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医改前,村卫生室医疗器械匮乏,只能凭经验及所学知识来诊断治疗。2008年正当“手足口病”高发期,为了顺利打开工作局面,夫妻俩传授一些简单的“手足口病”防治的方法,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检测,完善登记记录,尤其是5岁以下发热儿童及疑似病例,都及时转诊和上报工作,即便是半夜三更来诊的发热儿童,都能按照转诊程序转至县医院专科治疗,而且做好宣讲工作。而为了方便大家,无论刮风下雨,夫妻俩总是坚持等待病人走后,对诊所进行认真的消毒。在夫妻俩心里,把“帮助乡亲们解除病痛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他们的人生信条。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当地群众越来越信任和认可这对年轻的夫妻村医,愿意到“夫妻诊所”就医的人越来越多。
村卫生室里,有一本特殊的账本,记着村民们看病时从几角到几百元不等所赊的账目,看病就医的大多数病人都是先赊账,一借就是几年。黄美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2年5月,新民村12组村民刘忠克患有肾结石病,到诊所这里服中药治疗并治愈,共花费500多元。有人问黄美信:“怎么不去要回来?”黄美信答:“病人家庭比较困难,赊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帮助他们是我应该做的。”多年过去,有些村民至今未还得上病款,但是黄美信没有向他们追讨,只默默地在村医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田阳县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新民村卫生室成为田阳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服务管理试点之一。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夫妻俩从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入手,逐步规范了村卫生所的的管理模式,在行政、业务、财务、人员、药品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试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及零差率销售,规范村卫生室用药行为,并将这些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卫生所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面貌焕然一新。 从2010年开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夫妻俩为新民村建立了包括居民健康、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等档案。目前共建立了1255份健康档案,其中辖区内的有600多份档案,慢性病管理有6人,糖尿病患者1人,精神病患者2人,高血压病患者3人,并完成每年面对面的4次健康随访任务,为村民提供廉价、便捷、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发挥了村卫生室的作用,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的目标,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实惠,促进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2011年9月,根据县新农合门诊统筹制度,新民村开始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现在,群众在村卫生室看病每次可以直接按 50﹪的门诊报销比例报销,极大节省了群众的就医成本,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为能给村民提供便捷及时的服务,11年来,夫妻俩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在最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大量的精力和心血。24小时值班,做到随叫随到,即便是在合家团圆的中秋节,夫妻俩都不得休息,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村里的老百姓都说:“卫生所就是他们的家。” 淳朴、正直、善良、宽厚、坚忍不拔的优美品格在这对“夫妻村医”身上体现得淋淋尽致,在乡亲们的眼中,他们就是自己的“贴心人”。
|